孫慧文
[摘要] 目的 探討顱腦損傷采用高壓氧治療的整體護理。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高壓氧治療,重視整體護理干預,總結干預成效。結果 本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6%,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焦慮程度明顯降低,有統計學差異(P<0.05)。 結論 加強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中的整體護理,可保障預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非常積極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顱腦損傷;高壓氧;整體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0-0081-02
顱腦損傷生理及病理改變均較復雜,腦組織因自由基產生增加、能量及微循環代謝障礙,發生程度不等的壞死、變性,形成惡性循環,腦組織缺氧為此過程的核心環節,缺氧與預防經研究顯示有密切相關性[1]。高壓氧(HBOT)治療利于患者神經細胞功能改善,使血中氧的擴散增加,機體對氧的利用和攝取增強,減少自由基產生,減輕腦損傷,阻斷組織缺氧引發的腦水腫,利于昏迷患者生命活動維持和蘇醒[2]。高壓氧治療前、后的整體護理干預,對預后有著直接影響,甚至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選取采用高壓氧治療的相關病例,加強整體護理a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50例顱腦損傷高血壓治療患者作研究對象,男29例,女21例,年齡17~70歲,平均(37.3±2.2)歲。致傷原因:打擊傷10例,交通意外傷28例,摔傷3例,墜落傷9例。臨床診斷和CT掃描證實腦震蕩4例,腦內血腫20例,原發性腦干損傷3例,腦挫裂傷合并硬膜下血腫12例,蛛網膜下隙出血4例,硬膜外血腫7例。患者均自愿簽署本次實驗知情同意書,并排除機體其他系統嚴重疾患者。
1.2 方法
選取病例在抗感染、脫水、改善腦細胞代謝、應用激素、吸氧、冬眠降溫等常規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盡早進行高壓氧治療,并完善整體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1 入艙前護理干預 ①訪視 全面評估患者情況,就預見性護理方案進行制訂,加強病情觀察,以預防并發癥,保障獲得理想預后。首次治療者,需對病歷進行查閱,與患者和家屬建立良好溝通,評估健康狀況、心理需求、經濟狀況、文化程度、家屬支持力度。掌握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外傷性癲癇等并發癥,有無腰椎骨折、肋骨骨折、上肢骨折等合并傷,并特別觀察是否存在顱內高壓,制訂應對方案。②心理干預:患者在接受高壓氧治療時,多有孤獨、恐懼、懷疑、焦慮情緒。護理人員需應用易懂的語言同患者和家屬溝通,講解高壓氧治療優勢、安全性、預期目標、可能出現的不適,如耳鳴等,使患者掌握預防氣壓傷知識,依據需要做調壓動作,如咀嚼法等。病情允許者,可安排參觀高壓氧室,就照明、通訊、環境等設備加以介紹,觀察操作艙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方法,以幫助患者克服負性情緒,保持樂觀心境。③安全防護:妥善處理各種導管,保持引流通暢,以防減壓引起空氣膨脹誘導膀胱急性擴張或胃腸道擴張,減少艙內壓力變化引發的患者不適;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氣壓傷,防火,預防躁動損傷及意外,全面確保患者安全。
1.2.2 艙內干預 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吸氧情況及病情密切觀察,利用對講系統就患者艙內感受進行詢問,及時解答患者問題,增加其安全感。①加壓干預:勻速加壓,不宜過快,壓力升至0.03 MPa前應放緩加壓速度,加壓過程中,中耳氣壓傷為常見并發癥,需加強防范。達0.02 MPa鼓膜外內壓差時,患者會有耳痛產生,達0.06 MPa壓力差時,可致鼓膜破裂。故需按規定速度升壓,患者感覺隨壓力不斷升高而漸趨明顯,需做好解釋工作;艙內患者可相互交談,以分散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若有耳痛,加壓需立即停止,指導患者做調壓動作,至耳痛消失再行升壓操作;仍有耳痛者,需減壓,安排出艙。同時艙內溫度需適宜,并防止交叉感染,以保障預后。②穩壓干預:升至0.1 MPa時,患者可帶面罩吸氧,并密切觀察,及時處置不適。如有手、腳、嘴角發麻,需改吸艙內空氣,將吸氧面罩取下,緩解后復吸。氣管切開或呼吸力量較弱者,可用微阻力供氧。針對昏迷者,呼吸需保持通暢,及時吸痰。③減壓干預:向患者告知停止吸氧,行減壓操作,患者耳部易有不適感,需講明原因,勿屏氣,做好咽鼓管調節動作。為防止出艙受涼,需穿戴好衣服。因氣體在減壓過程中膨脹,易對空腔臟器造成損傷,引發減壓病,若患者有引流 ,需打開,降低臟器損傷風險。腦血管在減壓時相對擴張,增加腦血流量,故減壓需緩慢,避免腦水腫反跳。可再次為吸痰患者吸痰,避免壓力過低吸引效果不佳,增加窒息風險。輸液者取長的排氣針插入,保證排氣通暢,避免氣栓形成,詳細記錄各種治療期間的反應。
1.2.3 出艙后干預 對患者病情變化和反應仔細觀察,詢問并記錄感受,評估治療效果,觀察關節有無疼痛、皮膚有無瘙癢,若有異常需立即報告醫生處理。因患者身體在高壓氧治療期間消耗量較大,需要加強營養支持,宜選擇易消化、高營養、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飲食,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加快康復進程。耐心回答問題,做好各種管道和氧艙的消毒清潔,保證設備完好備用。
1.3觀察指標
①效果評定 治療后肌力恢復至Ⅴ級,臨床癥狀、體征消失。顯效:生活基本自理,主要癥狀或體征消失;有效:治療后部分癥狀、體征減輕或消失;無效:與治療前比較,功能獨立水平無明顯變化。②心理狀況:應用漢密爾頓焦慮表(HAMD)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情況,分值越低,效果越好[3]。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顯效26例,有效22例,無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6%,與干預前比較焦慮程度明顯降低,有統計學差異(t=6.392,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HAMD評分情況比較(x±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 <0.05
3 討論
顱腦損傷腦細胞缺氧情況直接影響預后,為高壓氧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研究已證實高壓氧可使顱腦損傷惡性循環得以糾正,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治療效果,具有較高的開展價值。護理干預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
本次研究中,在入艙前著重開展訪視、心理護理工作,以了解患者病情狀況,制定個體心理疏導方案,提高患者醫護依從。高壓氧為新學科,患者并未全面接受和理解,護理人員需加強宣傳和講解,以取得主動配合,使患者和家屬知曉高壓氧可治療各個臨床學科疾病,對腦缺血損傷后的炎癥反應有抑制作用,可糾正病灶區缺氧,對血管新生有促進作用,使病灶區供血增加。在高壓氧條件下,可增多基底動脈血流,加快患者意識恢復。重型顱腦損傷者應用高壓氧治療,可顯著增加氧供,并增多基底動脈血供,利于神經意識恢復。通過全面講解,提高患者主動配合熱情,防范不良事件發生[5-7]。
此外,在入艙后依據加壓、穩壓、減壓各階段特點,行對癥指導,減輕患者不適,可確保臨床治療的順利進行。出艙后重視病情觀察,完善生活指導,以增強患者體質,防范并發癥,加快康復進程。本次結果表明,臨床有效率居較高水平,患者干預后心理狀況明顯改善[8,9]。
綜上,加強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中的整體護理,可保障預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保障護理質量,具有非常積極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樹英. 重癥顱腦損傷昏迷病人高壓氧治療的護理[J]. 全科護理, 2013, 11(18): 1680.
[2] 王利均,嚴鳳慧,龍鴻川,等.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的護理[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 21(5): 573-574.
[3] 孫慧娟,楊偉江,姚含英,等. 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的觀察和護理體會[J]. 河北醫學,2011, 17(9): 1247-1249.
[4] 邱華,陽雁. 43例中重型顱腦損傷病人行高壓氧治療的護理[J]. 全科護理, 2013, 11(13): 1179-1180.
[5] 劉玉玲,汪文蓓,丁峰.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高壓氧治療效果觀察及護理[J]. 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 (8): 69-70.
[6] 覃燕群. 高壓氧治療重型顱腦損傷34例療效觀察與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中旬刊),2012,(8): 70-71.
[7] 伍秀珍. 高壓氧治療護理早期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 3(35): 320-321.
[8] 閆立杰. 高壓氧治療顱腦損傷的護理進展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 125-127.
[9] 盧虹. 早期高壓氧治療對顱腦損傷的影響及護理對策[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 5(22): 115-116.
(收稿日期: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