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朱虹
[摘要] 目的 探討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用于鉗刮術前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240例孕11~13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20例服米非司酮聯合放置卡前列甲酯栓;對照組120例僅放置卡前列甲酯栓。 結果 觀察組宮頸擴張顯效率90.8%高于對照組51.7%(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8.5±3.6)h、出血量(14.2±3.3)mL低于對照組的(15.2±3.4)h、(26.3±7.4)mL(P<0.05)。結論 米非司酮聯合卡前列甲酯栓用于鉗刮術前能明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且并發癥少。
[關鍵詞] 米非司酮;卡前列甲酯栓;宮頸擴張;鉗刮術
[中圖分類號] R71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0-0121-03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多種因素的影響,計劃外妊娠的比例明顯上升,導致引產等的比例亦隨之增多。目前臨床上對11~13周的計劃外妊娠患者常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引產。但該方法有導致產道裂傷及妊娠產物殘留等風險,因此成功率比較低[1]。研究發現[2],米非司酮可以與孕酮競爭性結合受體,使宮頸形態發生類似自然分娩的生理過程。我院采用無痛鉗刮術,部分術前應用米非司酮聯合卡前列甲酯栓促宮頸成熟,部分僅術前1 h用卡前列甲酯栓,臨床結果顯示,聯合用藥組效果較為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觀察對象選自我院婦產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計劃外妊娠患者,共240例,平均年齡(24.7±6.4)歲,平均孕周(12.3±0.4)周。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符合以下條件:①年齡18~35周歲;②孕周11~13周;③孕次1~3次且未曾生育女性;④手術前所必須的檢驗檢查項目均正常,每人必查宮頸分泌物支原體、衣原體、淋球菌及細菌培養;⑤無手術禁忌證及前列腺素類藥物用藥禁忌證。排除標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凝血異常、急性感染、宮頸粘連等疾病患者。
1.2方法
觀察組術前用米非司酮聯合卡前列甲酯栓軟化宮頸:于術前1日8:00頓服米非司酮150 mg,術前晚置雙腔導尿管擴張宮頸,手術當日術前1 h陰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1 mg,在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下行無痛鉗刮術。對照組僅術前陰道置入卡前列甲酯栓:術前晚置雙腔導尿管擴張宮頸,手術當日術前1小時陰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1 mg,在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下行無痛鉗刮術。其中米非司酮為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規格 25 mg/片,生產批號 43101607;卡前列甲酯栓為東北制藥總廠生產,規格 0.5 mg/枚,生產批號121006。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宮頸松弛程度;手術時間:統計術前探宮腔深度開始至術畢探宮腔深度結束所需時間;出血量:用網篩過濾固性組織后收集的血液,用量杯準確量取;宮頸裂傷;術后盆腔感染:術后2周內出現發熱、腹痛、陰道分泌物有異味、白細胞計數升高;宮腔粘連情況。
1.4宮頸松弛度判斷標準[3]
顯效:術前撤管后,宮頸口松弛,質軟,胎囊已降至宮頸口,大頭卵圓鉗能順利進入,操作自如,術畢探查時12號刮匙能順利進入宮腔。有效:撤管后,宮口松弛,質軟,無需再用擴宮器擴張宮頸,小頭卵圓鉗能順利進入,操作稍受限,術畢探查11號刮匙能順利進入。無效:撤管后,宮口質韌,卵圓鉗進入困難,鉗夾操作受限,需用8號擴宮器擴張宮口,術后11號刮匙進入困難。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率90.8%明顯高于對照組顯效率51.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9,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宮頸擴張情況對比[n(%)]
2.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宮頸裂傷、盆腔感染、宮腔粘連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兩組均無宮頸裂傷、盆腔感染、宮腔粘連情況發生。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情況對比(x±s)
3 討論
孕11~13周,胎兒較大,骨骼形成,絨毛發展為胎盤組織,對子宮壁有強的附著力,宮頸質韌。妊娠該階段,子宮平滑肌處于安定狀態,此期維持主要靠孕酮作用,孕酮有增強前列腺素脫氫酶的作用,使子宮處于不敏感狀態;此期宮頸組織中能維持宮頸口處于關閉狀態的膠原纖維含量增加,保持了宮頸堅硬度,保證胎兒安全發育[4,5]。此階段終止妊娠,鉗刮手術風險及難度均較人工流產增加,容易造成并發癥:出血多、宮頸裂傷、子宮穿孔、人流綜合征、羊水栓塞等,宮頸擴張是鉗刮手術前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而言,孕11~13周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或卡前列甲酯栓終止妊娠,可起到良好的終止妊娠作用[6]。米非司酮作為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可以與孕酮競爭性結合其受體,進而引起體內孕酮水平的明顯下降,最終拮抗孕酮抑制子宮膠原組織分解的作用[7]。用藥物終止妊娠,如能完全流產可避免手術創傷,但用藥時間至少3 d,第3天用藥后妊娠物排出時間不確定,可能還需要定時追加米索前列醇或卡前列甲酯栓,且患者需要忍耐用藥后的腹痛期等待流產,如果患者精神較為緊張,更延長了流產時間,故不能為部分患者接受。
本研究顯示術前1 d頓服米非司酮150 mg,口服1 h后能達血藥高峰,同時術前1 h陰道內置入卡前列甲酯栓,術前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促宮頸成熟,能明顯軟化松弛宮頸,宮頸松弛顯效率達90.8%,對照組僅51.7%,二者聯合有明顯的協同作用,使宮頸軟化和宮頸管擴張相互協調,解決了鉗刮手術第一道關卡,故顯著地縮短了手術時間,觀察組(8.5±3.6)h,對照組(15.2±3.4)h;減少了出血量,觀察組(14.2±3.3)mL,對照組(26.3±7.4)m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二藥聯用減少了宮頸裂傷、子宮穿孔,減少手術器械對子宮內膜的反復刺激,進而降低了盆腔感染、宮腔粘連等并發癥。
米非司酮具有拮抗孕酮作用,可增加子宮平滑肌敏感性及促進宮頸成熟的作用,是受體水平的抗孕激素藥物,其與孕酮受體的結合能力是孕酮的3~5倍,可與孕激素競爭受體,阻斷孕酮與孕酮受體結合,發揮拮抗孕酮對蛻膜的支持作用,從而引起蛻膜組織損傷、出血及絨毛損傷[8];通過抑制滋養細胞增殖、誘導和促進其凋亡,使胎囊或胎盤組織與子宮壁分離[9];拮抗孕酮對子宮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引起子宮收縮;拮抗孕酮對宮頸膠原分解的抑制作用,宮頸膠原分解,張力下降,使宮頸軟、擴張;可刺激子宮蛻膜細胞及內膜間質細胞產生前列腺素F(PGF2α),提高子宮對PG的敏感性,引發宮縮同時促宮頸成熟,導致子宮發生收縮,使得胎盤、胎膜與宮壁發生剝離,促進子宮內殘余組織的排出,進而減少清宮率的發生[10,11]。卡前列甲酯栓是PGF2α的衍生物,適量可引起子宮規律性收縮,分解宮頸膠原纖維,軟化宮頸,促進宮頸擴張[12]。有文獻[13-16]報道通過對不同原因需要引產的早期妊娠孕婦研究發現,采用米非司酮輔助卡前列甲酯栓引產的患者引產成功率達到98.1%,顯著高于單獨卡前列甲酯栓引產的患者87.1%,同時采用米非司酮輔助卡前列甲酯栓引產的患者術后2 h出血及清宮率均明顯低于單獨卡前列甲酯栓引產的患者。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鉗刮術本身終止妊娠需要時間短,手術時間有確定性,患者心理上能依從,再者無痛手術痛苦小,更容易為患者所接受,且我院術前用米非司酮聯合卡前列甲酯栓軟化宮頸,顯著較少了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減少了出現并發癥的機會,不影響月經復潮,避免了手術對以后生育的影響,是終止11~13周計劃外妊娠理想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韓玉斌.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溶液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臨床分析[J]. 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2009,5(6):21-23.
[2] 盧秀娥. 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聯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產的臨床觀察[J]. 右江醫學,2011,39(1):52-53.
[3] 楊華,杜玉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藥物的流產的研究現狀[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08,16(8):505.
[4] 皮艷春. 米非司酮聯合利凡諾在中期妊娠引產中的應用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4):181-182.
[5] Guerci P,Vial F,Raft J,et al. Medical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cystic fibrosis,possible effect of the antiglucocorticoid action of mifepristone on the respiratory disease[J]. Ann Fr Anesth Reanim,2013, 32(2):115-117.
[6] 呂園園. 米非司酮輔助利凡諾用于中期妊娠引產療效觀察[J]. 河北醫學,2012,18(1):45-47.
[7] 葉湘萍.米非司酮聯合利凡諾用于中期妊娠引產 80 例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6):176-177.
[8] Li M,Leatherland JF,Woo PT. Cortisol and dexamethasone increase the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of the haemoflagellate,Cryptobia salmositica,possibly by interaction with a glucocorticoid receptor-like protein[J]. Int J Parasitol,2013,43(5):353-360.
[9] Parra-Guillen ZP,Janda A,Alzuguren P,et al. Target-mediated disposition model describing the dynamics of IL12 and IFNγ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 mifepristone-inducible adenoviral vector for IL-12 expression in mice[J]. AAPS J,2013,15(1):183-194.
[10] 李愛蘭.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的中期妊娠引產臨床應用研究[J]. 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25-26.
[11] Goldstone P,Michelson J,Williamson 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medical abortion using low-dose mifepristone and buccal misoprostol in women with no defined intrauterine gestational sac[J]. Contraception,2013,87(6):855-858.
[12] 韓永貴,孫長冬.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在初產婦中期引產中的應用[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6):1364.
[13] 葉玲. 利凡諾聯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產的臨床效果分析[J]. 當代醫學,2011,l7(10):57-58.
[14] 曾偉蘭. 利凡諾與米非司酮聯合應用在中孕引產中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6):32-34.
[15] 嚴春玉. 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聯合用于終止中期妊娠的臨床分析[J]. 中國性科學,2012,21(11):40-42.
[16] 束輝英. 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產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評價[J]. 中國醫藥科學, 2012,2(8):36-38.
(收稿日期: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