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洋+冷永梅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臨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選擇我院接收的宮外孕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三組,米非司酮組、甲氨蝶呤組和聯合用藥組,均為28例,米非司酮組患者采用單純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甲氨蝶呤組患者采用單純甲氨蝶呤進行治療,聯合用藥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進行治療,對比三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聯合用藥組治療有效率比米非司酮組、甲氨蝶呤組高,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米非司酮組、甲氨蝶呤組、聯合用藥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臨床效果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宮外孕 臨床效果
孕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育即為宮外孕[1]。在宮外孕中,孕卵著床于輸卵管的情況最為常見。隨著流產藥物的使用率、人工流產發生率以及女性盆部炎癥發生率的增多,宮外孕發生率也有上升趨勢。宮外孕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診斷早期宮外孕的準確率也不斷提高,因此,臨床上普遍對宮外孕患者進行保守治療。臨床上通常采用甲氨蝶呤來治療宮外孕,且甲氨蝶呤的效果較好,操作簡單,但是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肝腎損害、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或口腔潰瘍等不良情況。本文現對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并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選擇我院接收的宮外孕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獲得了滿意成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選擇我院接收的宮外孕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經超聲、體征、病史等檢查,附件區有包塊,血、尿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呈陽性,確診為宮外孕。排除肝腎功能障礙、高血壓、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的患者,將該84例患者隨機分為三組,米非司酮組、甲氨蝶呤組和聯合用藥組,均為28例,米非司酮組中,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9.46±4.72)歲,孕齡30~53天,平均孕齡(39.27±6.33)天;甲氨蝶呤組中,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9.71±4.25)歲,孕齡31~53天,平均孕齡(39.27±6.12)天;聯合用藥組中,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9.85±4.59)歲,孕齡31~52天,平均孕齡(39.50±6.49)天。三組患者基礎資料并無較大差別,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米非司酮組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次,劑量100mg/次,持續服用5天。甲氨蝶呤組患者每天肌注射甲氨蝶呤1次,劑量0.4mg/(kg·次),持續治療5天。聯合用藥組患者每天肌注射甲氨蝶呤1次,服用米非司酮2次,劑量同上,持續治療5天。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判斷標準:無效:治療期間宮外孕破裂,進行手術治療;有效:患者經治療后血β-HCG降低,但是仍≥50IU/L,且患者要求手術;治愈:患者經治療后血β-HCG降低,2次復查均低于50IU/L。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并采用軟件SPSS18.0對該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聯合用藥組治療有效率比米非司酮組、甲氨蝶呤組高,數據差異顯著,X2=4.08、5.25,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米非司酮組1例口腔潰瘍、1例腹痛、2例胃腸道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9%,甲氨蝶呤組1例腹痛、2例口腔潰瘍、3例胃腸道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43%,聯合用藥組1例腹痛、1例胃腸道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4%,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宮外孕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如果患者沒有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則可能出現宮外孕破裂等不良情況,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臨床上主張采用手術方法治療該病,但是手術通常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損傷,且并發癥發生率高,可能加重盆腔粘連程度,增大了患者承受的痛苦,不利于患者康復[2]。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血β-HCG檢測靈敏度顯著提高,能有效早期診斷宮外孕,而早期宮外孕患者可采用保守方法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中,聯合用藥組治療有效率比米非司酮組、甲氨蝶呤組高,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臨床效果較好。米非司酮是作用在受體水平的抗孕酮激素,其對孕激素受體的親和力較強,能有效與孕激素受體結合,使得蛻膜缺血變性而萎縮、脫落,并對絨毛組織血液供應產生影響,對黃體功能的發揮進行抑制,阻礙卵細胞的正常生長、發育[3]。米非司酮能促使移位人事絨毛壞死,對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促使滋養細胞凋亡,從而使得HCG水平下降,最終導致黃體溶解和胚囊壞死[4]。甲氨蝶呤主要與二氫葉酸還原酶結合來使四氫葉酸的合成過程受阻,使得嘌呤、嘧啶的合成過程受到抑制,對滋養細胞的分裂產生干擾,破壞絨毛結構,最終導致胚胎組織壞死,即便是成長至一定程度的胚胎,也能被殺死[5]。但是甲氨蝶呤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容易出現肝腎功能損害、胃腸道癥狀等不良情況。而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聯合使用,能有效強化治療效果,不僅能促進絨毛變性,還能抑制滋養細胞增長,能促使胚胎死亡,有助于減少宮外孕破裂情況的發生[6]。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后,該藥物會對孕激素受體、孕酮產生影響,機體內孕酮發生一過性下降,患者會出現突然陰道流血情況,一般流血量并不大,只需一般清潔即可。相關研究指出,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時,能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治療有效率,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本次研究中,米非司酮組、甲氨蝶呤組、聯合用藥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方法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總之,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臨床效果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覃肖麗,劉杰.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不同血β-HCG濃度宮外孕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15(04):63-64.
[2]劉小英,鄒秋.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與單純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2,19(05):143-144.
[3]藺明華.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中藥保守治療宮外孕臨床分析[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2,11(08):81-83.
[4]爾曉璐,杜潔.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療宮外孕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4,17(02):313-315.
[5]陳芳英.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療效觀察與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2512):662-663.
[6]武堂紅.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與單純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4(A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