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朝富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一、精選生活素材,創設新穎情境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來源于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形,這就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善于從生活中去提煉數學知識,再回到教材上來。
如在教學四年級《認識整萬數》這一課時,上課前幾分鐘教師有意識的讓學生觀看趙本山的小品《心病》來放松緊張的心情,一上課,教師就直奔主題,為什么在趙本山伸出3根手指頭,范偉以為是中了300塊沒暈,而就在趙本山說300的后面加一個“萬”字的時候卻開始暈了呢?學生很清楚的告訴老師300與300萬差很多,加一個萬字后面就相當于多了四個0,接下來的學習學生熱情高漲,課堂教學效果良好。
二、巧用生活實例,領悟知識內涵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能激起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如教簡便運算也就是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時,可以利用學生買東西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去發現和理解算法。教師可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媽媽到商店買球鞋,身上有123元,每雙球鞋99元,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其中有的借鑒買東西時“付整找零”的經驗得出付出100元,再用23元加上找回1元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抽象出123-100+1的算式。這樣,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探究出算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生活歷程中感悟數學,建立數學中湊整簡算的思想,實現了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構的目的,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了學生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三、做生活有心人,創設新意練習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玩。設計練習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從新的練習形式、新的題型、新的要求出發,避免陳舊、呆板、單調重復的練習模式,保持練習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新意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做練習的興趣,又能取得滿意的練習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完《認識整萬數》這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第一環節;老師利用手中能發聲音的計算器來按一個整萬數,到了你們就喊停,學生躍躍欲試,在此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了這個整萬數可以是550000、5500000、55000000,學生的思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第二環節;教師按數字,學生聽、說、寫,如55、550000、5000、50000000等調動學生各個器官,學生精神高度集中,樂不思蜀,不愿下課。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養成學生不甘落后,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
四、讓活動生活化,提高實踐能力
開展數學活動,是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精心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過程,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活動課“逛超市”,課前教師準備大量的物品(用空食品盒代替),在教室里辦一個小超市,學生按老師的要求準備一定數額的錢。活動中,幾名學生自扮收銀員,其余學生自行購買物品。學生們對“逛超市”活動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大家邊選物邊算帳。當有的學生發現買東西過多或東西偏貴而自己手里的錢不夠用時,能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有的想他人借,有的改買價格便宜的物品。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人民幣單位之間進率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深深的認識到書本里的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培養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有關數學知識,提供一些數據,讓學生自行設計有關方案。如,“學校開展進公園游覽活動,教師27人,學生200人。門票價格為:成人每位30元,學生每位15元;團體30人以上(包括30人)每人20元。按照這種價格,我們怎樣購票最省錢,請大家設計一種你認為最好的購票方案?!睂W生設計后,將不同購票方案公布于眾進行比較,選優,讓學生從中選出一種都認為最好,最省錢方案。這種數學活動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科學理財的意識,又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活動的組織能力。
其實只要我們老師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觀察生活,從生活里面尋找靈感,讓生活素材走進數學課堂,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對教材適當作些處理,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鼓勵學生善于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再應用到生活中,讓數學更精彩。
(作者單位:山東省成武縣黨集鎮郭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