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識字教學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傳統的識字教學的教學方式通常以記、讀、背、寫為主,因而學生只能依靠機械記憶,被動地采用讀、認、寫的方法去接觸學習漢字。教師也會因此忽視了學生在識字學習過程中的“趣”和“樂”及其“自主”性,使學生失去了對漢字學習的興趣,也大大降低了識字教學的效率。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廣大教師應努力和學生一起,多方面、多渠道地探討啟發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快樂、自主識字這一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探討的樂趣,成功的樂趣,使過去的“要我學”改變為真正的“我要學”。本人試通過自身教學實踐,淺談幾種有效的快樂自主識字教學方法。
一、課外延伸識字活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這是建國以來低年級最高的識字量。這一識字量約占小學階段總識字量的一半,識字量大,識字速度快,而在課時安排上,則沒有隨之而增加。如何迎接這新的挑戰呢?筆者認為,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還可以將教學延伸到課外,在廣闊的時空里讓孩子認識更多的字,這是解決識字量與課時矛盾的法寶。
要想將自主識字活動活潑健康地延伸到課外,是缺少不了教師的發動、組織、指導和激勵工作的。對此,筆者作了如下的嘗試:
①鼓勵低段學生課余時間多看些自己喜愛的有注音的(或生字注音)課外讀物。
②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課外讀物在同學間進行互借交流。
③發動學生建立識字卡、識字袋。先在識字卡片上記下讀物或文章的名稱,然后記下從該讀物上新學到的生字,并注上拼音。
④經常在班級的黑板報上,選登一些短小有趣而健康的小故事,小笑話,以及兒童喜歡易懂的兒歌、順口溜、繞口令和詩歌等,將其中未教過,或容易回生的字標上拼音,讓學生在課外自己選學。
⑤發動學生集春聯、讀春聯、評春聯。
⑥展開識字擂臺賽,分設“識字大王”(或識字皇后)、“識字元帥”、“識字大將”等榮譽稱號。
擂臺賽是個有效的激勵機制,它可以讓學生享受到獲得豐碩學習成果的快樂,可以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去識字的興趣,可以激發學生主動自覺去識字的積極性,
二、掌握漢字結構規律識字
“在記憶過程中,表象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記憶的主要內容”,沒有表象就沒有記憶。將表象的這個特點應用于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生的思維記憶特點是機械識記,通常是通過對字形的分析,或對漢字進行整體記憶。雖記得快,但漢字之間很難形成有效的聯系,不能組成有機的知識結構,因而也容易忘記。
香港文學家安子介先生認為,任何漢字,不管形狀簡單或復雜,都是一張圖畫。漢字的基本字本身就是一幅有趣的簡筆畫,這就為我們讓孩子在“記憶過程中”。有效地利用“表象”,創造了獨特的“地位”和識記的“主要內容”。如“山”就是“ ”的變形,“木”就是有主干、有側枝、有主根和側根的“ ”,把側枝拉直的而成的。“日”和“月”分別是“ ”、“ ”的變形。太陽和月亮都能給地球帶來光明,所以日+月就等于光明的“明”。刀是刀子的一幅簡筆畫,那么刀子的鋒利口子如何表達呢?古人就畫一幅刀子的簡圖,然后在刀的口子上一指說這是刀子最鋒利的部分——刃。如鳥巢的巢,筆劃多,學生難記難寫,可以用彩筆先畫一棵樹“ ”,然后在樹梢上畫一個鳥窩“ ”,再在鳥窩上畫三只飛回來的鳥兒“巛”,這個巢字的表象就十分形象地留在學生的頭腦中了。最后發動學生編一句話“木上筑鳥窩,三只鳥兒要歸巢”。這樣枯燥乏味的漢字,就變成了美麗的山川河流和孩子們喜愛的花花草草和小動物小玩具了。
在我們常用的漢字中,形聲字占了80%以上,雖然好多形聲字隨著歲月的流逝,讀音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失去了形聲的本來職能,但大部分形聲字是仍然保留著形聲的功能的。運用漢字的造字規律,不但可以教一個字能帶一串字,解決讀音相近或字形相近讀音不同,容易混淆的生字,可以解決低效率的一個字一個字死教死記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使一個個孤立的漢字之間產生內部聯系,形成條理化、網絡化。
三、通過游戲快樂識字
李維主編的《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在談到促進小學兒童言語發展的策略一節時,強調了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可開展一定的競賽活動,寓說于樂。”“可充分運用圖畫、事物等……”。因此,在識字教學中要充分借助游戲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猜字謎
如給一冊班小朋友“猜肢體造字謎”:教師雙腳并攏,雙手張開就成“十”字;雙手張開,雙足也張開,就成“大”字。大字形人體的頭頂上放一本書,就是“天”字。拿掉書本,在肩上放一個小球或白粉筆頭就成“犬”字……
利用拆合字謎,不但可以獲得一個字帶動復習鞏固好幾個字的效果,同時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能逐漸領會掌握漢字的形符的表義功能,減少錯別字的產生,對培養學生的意義識記能力很有幫助。如:有馬能行千里,有水能養魚蝦,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種莊稼。通過猜這樣一個謎語,就能獲得復習鞏固“也”、“馳”、“池”、“他”、“地”五個字的音、形、義。
(二)其它識字游戲
在識字教學中,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創造了許多有趣的游戲。如開火車頭,給基本字找朋友,生字開花,接龍、摘蘋果、放鞭炮、排字、搬磚頭、斗牛等等。
通過一年的快樂自主識字教學的實驗,我們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無論是課本內或課本外的識字數都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我們覺得收獲最大的還不是學生多識幾個字的問題,而是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了,變“苦學”為“樂學”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石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