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洪濤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民族源源不絕的創新能力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的人民的呈現創新意識顯得尤其重要,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美術新課程標準》也特別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具有講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
一、改變教育觀念,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羅恩菲德曾說過:"在藝術教學中,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于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多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已達成。"可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部分,美術教育也是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最有效的學科之一,它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科技發展史表明,世界上許多重大科學的發現往往得力于形象思維的啟迪。如牛頓從蘋果落地,推導出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從澡盆水的溢出,悟出浮力定律等。美術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維的學科,是以圖象來傳導信息,多樣的圖象思維與嚴謹的邏輯思維交互作用,激發思維的飛躍,產生新的思想,也就形成了創新思維。長期的儲存與磨煉就會形成一種較穩定的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美術教育所培養的創新思維能力對科技產生效果,由創新思維所形成的創造力是十分有意義的。中學《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創造力的要求,但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創新能力的培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面對新的形勢,我們必須改變教育觀念,改革教育方法,改進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巧妙導入,激發熱情,培養樂學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積極主動的心態就不會有執著癡迷的探索精神,美術是學生比較喜歡的科目,它能展示自我,易于抒發情感,且會給自己帶來成功的愉悅感,但如果教學方法不當,目標太高,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老師要從每一節課的開頭就要以強大的磁場吸引學生,教師應根據課的內容、體裁不同精心設計,巧妙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學生要有信心,對他們作品的某些方面或獨特觀點加以肯定,特別重視學生成功感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使被動變主動,由強迫變自覺,心情變的輕松愉快,進而注意力變的集中、持久,觀察力變敏銳,想象力變的豐富,為順利完成整個教學活動打下堅實基礎。也為挖掘學生創作潛力創造了前提條件。
三、倡導求異思維,培養創新勇氣與創新精神
三千年以前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有各自思想的、鮮活的人,每個孩子都應有屬于自己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的空間。教師要以教材為出發點,恰當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對于學生有悖于常模觀點的作品和發言,需要我們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來分析和關注,讓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給予正確的指引和評價。對個人的贊許乃是促進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心理安全與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創造性發揮的一般條件。由此,在教學中應創設寬松的環境,使其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貶斥、諷刺是絕對要禁止的,要充分認識創新動機主要源泉是對新事物的探索和發現需要的滿足,我們要鼓勵和強化學生的獨創性。教師善待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他們敢于挑戰老師、挑戰課本、挑戰前人,打破思維定勢,并多予以肯定和表揚,培養他們的創新勇氣和創新精神。
四、拓寬思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發散思維是根據某一個知識點,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從而尋求不同答案的思維形式。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從多個角度引導啟發學生對已掌握和理解的若干知識進行探究,從而引發或者衍生出若干個問題,使學生全面認識理解要掌握的內容,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探究問題,以達到發散性思維能力的目的。如:在進行《時間的表情》這一課的教學時,學生通過欣賞、討論交流后,知道了鐘表的制作方法,而后教師通過廢舊材料制作的精美富有創意的鐘表范例作為引子,啟發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廢舊材料適合制作鐘表,從而讓學生打開思路,再結合自己的想像,利用廢舊材料的材質、形狀、色彩進行合理創作,讓自己的作品與眾不同。這樣通過教學,讓學生拓寬思路,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五、發揮直覺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想象能力
直覺既是情感的,也是創造的。克羅齊說:直覺的獨特性包含了表現的獨特性,一切作品都是獨創的,任何一個都不能改變成另一個。因此,教師要在選擇教材,研究教法時,要從想象的內容創造出發,從易到難,貫穿始終。在傳授繪畫技法時,適時、適當、適量的安排學生自己創造的作業,讓他們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己安排畫面的余地。不求面面俱到,但要留有任其發揮的余地,對他們進行想象力的訓練,發揮他們直覺的作用,培養他們敢想、敢說、敢做、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并能發揮其潛能。
人類已走入二十一世紀,根據我國經濟的發展及對現代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素質教育培養目標,把美術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學習與培養創新能力相結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競爭,學會創造。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