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秀+常麗娟+胡桂紅
教學模式是將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間需要一個關鍵中介環節。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課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型或計劃[1],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與一定任務相聯系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教學模式既具有理論性又與教學實踐緊密相連,是教學活動的指南。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移的過渡,以培養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高等院校辦學的首選,高校的教學模式也必須適應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如何找到新的教學模式,科學合理地組織設計教學過程,形成保質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從我國未來人才培養方向和需求趨勢的角度看,新的教學模式應該至少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一是融拓寬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二是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三是強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對話。
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激勵著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高校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目標等,以適應社會建設的發展。教學模式看似是一個局部的問題,但是其作為從教育理論通向教學實踐的橋梁起著關鍵的作用。當前,教育界對教學模式進行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已經占據了主流位置,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改革也成為一種大的趨勢,期間又衍生出了許多獨具個性特色的教學模式,但究其實質都是以理實一體化為基本的路數。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會牽動各個方面、各種要素,那么只有科學、全面地剖析促成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各種因素,才能在高等教育中真正將專業課程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機組合,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溝通,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將知識學習和技能養成并重,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針對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一種深刻的大幅度的調整和改革,不只是將教學和學生的學時時間進行了重新分配,課堂上增加的練習也不只是課堂的點綴。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有現代教育理念作指引,有相關的科學理論作為基礎,又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而且在教學實踐中,成功地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不僅僅涉及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觀念等的改變,外圍的許多因素如果不能進行配套改革,只將改革局限于課堂,那么這種改革是一定不會成功的。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更需要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各個層次的高等教育院校和機構均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現階段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錄取院校,正在積極轉變自我的辦學定位,它們逐漸放棄了科研學術的辦學定位,而是轉向了辦應用型大學,這是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同時,為適應普遍提高我國國民受教育程度和綜合素質的需要,高等教育大眾化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顯得非常適宜,那么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改革也要堅持在這一前提下進行。正確地確定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是順利推進教學改革的基礎。
現代化的教學改革不是盲目的進行,必須經過慎重地研究和論證,本著科學負責的態度做好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工作。任何成功的改革都離不開科學的理論作為依據和支撐,在先進理論的指引下,改革將更為順利。談到教育改革,先進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理念是一種價值觀,它昭示著方向、標準,理念猶如舟之航,弓之弦,可見理念對人類行為的先導性意義。王冀生教授在《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說:“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征,科學地指明前進方向”,當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現實,實現教育理念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結合教育工作我們談到的教育理念涉及: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發展觀等。當今學術界和教育界將現代教育的理念概括為十個大的方面,包括: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創造性、主體性、個性化、開放性、多樣化、生態和諧及系統性教育理念。這些與傳統教育中保守的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國傳統教育中簡單地崇尚道德教育、奉行師道尊嚴、追求教育的統一化和標準化等片面僵化的教育理念,最終束縛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如果社會一味沉溺于應試教育,教育機構只求大批量的生產像復制品一樣的學生,教師缺乏自己的教育理想,那么任何教學改革都是空談。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也應首先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那么一切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才能在正確的航道上前行。
目前不少院校正在積極地探索實驗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有的已經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并總結了豐富的經驗,為今后各院校開展教學改革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有不少失敗的教訓警醒著我們。若要做好這一改革工作,必須有各個部門的配合,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富有強勁的帶動力的一項工作,它的變動輻射到教學周圍的服務和管理工作,也將促進高校整體工作的推進。
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其涉及的內容不僅僅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它其實是包含了“管、教、學、練、評”五位一體的教學改革,至少應該考慮到以下的因素進行配合:
1.首先著眼于課堂改革。以啟發式教學為原則改變過去單一的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根據不同性質、種類的課程特點,各種學習方法有機融合。目的不是花樣翻新,而是因為不同的教學方法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合理分配課堂時間,給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充分合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能立即鞏固、產生的疑問也能盡快解決。達到這樣的效果都需要教師在課前周密地備課,充分地了解學生,制定科學詳盡的教學計劃。否則,因為多了實踐內容而影響了教學進度、分散了學生注意力,就本末倒置了。以往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均扮演了單一的角色,其實他們既是講和聽的單向關系,同時也是互相合作的關系,教師對學生來說不僅是傳道授業的師傅,還是引導者、幫助者、傾聽者。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互動的課堂氛圍、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師生關系,注重培養和開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2.在辦學定位明確的前提下,各教學單位必然對各自的專業設置重新調整,如:增加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主抓重點專業,加強課程建設等。專業建設的重點其實就是課程建設,應形成完整的體系、合理安排學時、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對單一的考核辦法進行改革、教材選擇可以多元化。現在通常的做法是將專業課程建設成為三個體系,包括:專業必修課、公共課必修課、選修課,其中選修課又可以分為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這樣可保證學生學習的專業性,夯實專業基礎這一部分是占比最大的,公共課保證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質量,選修課既是對專業學習的深入,又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求知欲。課程建設涉及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好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精選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點,做到教學內容少而精,以傳授學生方法為準則,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留下更大的空間,教師只要做好指導和評價工作即可。關于教材的選擇不能再拘泥于某一本教材,目前教材的推陳出新,各種版本教材均有各自的長處,應該時時關注教材的變動,力求吸收學術界和教育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師的教學也可以參考多本教材。
3.實踐學習就不免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管理服務,這無疑對學校的物力、財力是一種考驗。尤其是對于理工類學科的教學來講,由于缺乏相應的物質條件使得有些教學無法正常進行。在實踐教學不斷強化的今天,還應保證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因此設法增強物質條件和合理安排使用這些物質條件都是學校在投入和管理方面必須攻克的。
4.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改革其實涉及到課堂以外的不少問題,這需要學校管理的跟進。這涉及到學生管理、師資管理和其它行政部門服務管理以及后勤服務管理這幾個方面。學生實踐不僅涉及到課堂,在課堂以外是更大的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空間,學校在學生管理方面既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又要保證學生的安全。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這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又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另外,對于有意愿到社會上去實踐的學生還要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該教學模式將理論和實踐教學融合到了一起,這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能夠進行理論課程的教學還要對學生進行實踐課程的指導,那么教師也必須利用一切條件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學校也必須為教師的成長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也可以改革教師的評價機制,把指導學生實踐課程的能力作為考評的一項標準。總之,能成功推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有賴于各教學單位、各管理部門和服務部門協作完成。
以上對于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進行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梳理,目的在于分析這一進程中的各種相關因素,力求在改革的實踐中能盡善盡美,少走一些彎路,但是該教學模式的改革還在進行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雖然并非萬能,但是它的推廣必將對當今應用型高校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力量。
(課題情況:張家口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語文教育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122702)
注釋:
[1]喬伊斯.教學模式[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參考文獻:
[1]賴志奎.現代教學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1998.
[2]林靜.高校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及實現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1,(9).
(孫麗秀 常麗娟 胡桂紅 河北張家口學院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