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職語文教學要加強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中職院校的學生面臨進入社會成為企業人的職業選擇,通過語文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拓展他們的視野。在實踐活動中他們會更深入的認識社會,有助于樹立服務社會的理想信念,增強語文技能與人文素養,使思想觀念與企業環境和文化及時接軌,畢業后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崗位環境,及時融入企業環境及企業文化,做一個合格的企業生產者或管理者。
一、中職語文社會實踐課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中職學生正處在思維活動,活潑好動的年齡,只限于課堂模式的語文教學模式,容易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開展語文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他們從語文“小課堂”進入社會大天地,在社會實踐中探索、思考、交流。語文與生活的內涵和外延相等,學生在社會這個開放的教育環境中,能夠對語文生活化產生深刻的體驗,并且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二)在社會實踐中,學生與企業零距離接觸,能夠感受企業工作環境和文化環境,使他們從學校到企業的過渡適應期相對縮短,能夠盡快融入企業、融入工作環境。
(三)語文社會實踐活動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功能。不同專業的學生走進與其專業對口的企業,他們能夠發現專業工作所需要的語文能力,例如會計專業需要有比較強的讀寫能力,與認真細致的工作能力。當他們發現自身的不足,會自覺對知識加以補充及注重相應能力的提高。
(四)語文社會實踐活動也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功能。走進企業,就會發現企業文化有許多關鍵詞:比如改革、創新、求實、誠信等,這些企業文化元素都與語文的人文性功能相契合,相統一,語文的人文性功能在語文社會實踐中得以發揮,得以實現。
二、中職語文社會實踐課的組織與實施
(一)中職語文社會實踐課的活動安排時間
中職語文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安排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間。要本著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原則,可以在學校及教師的規范組織下進行。也可以利用假期,比如利用寒暑假假期時間較長的特點,布置學生進行專項語文社會實踐活動。為了避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教師要加大檢查和評估力度,對學生的語文社會實踐作業,做到及時批閱,耐心指導。可以通過網絡、電話等溝通媒體進行及時跟蹤指導,確保語文社會實踐有落實、重實效。
(二)中職語文課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靈活多樣
中職語文實踐課應該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及語文教學的內容,組織靈活多樣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與學生溝通,一起確定課題;可以組織學進行社會調查,擴大語文教學的外延和內涵;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企業個人及企業群體采訪,了解企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前景;還可以成立社會志愿者服務隊,在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基礎上,爭取盡可能多的動手操作機會,深切感悟企業工作環境及職工精神生活。
(三)中職語文社會實踐課要有明確的實踐目標
中職語文實踐課必須目標明確。根據學生所學專業,語文教學要引領學生走進企業,感受所學專業的企業文化。例如會計專業的學生,語文社會實踐活動重點感受和體味會計專業求實、清廉、細致及合規文化氛圍。模具、數控等專業的學生,深入企業主要感受安全、精致、規范操作等企業文化的特點。而計算機專業學生可以走進企業,領略企業文化通過創意設計營造濃郁企業精神氛圍的文化情懷。
(四)中職語文社會實踐活動要根據語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
中職語文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專業特點合理安排。例如在學習到口語訓練單元,可以組織學生到招聘會現場,學會應聘的技巧,學會自我介紹,學會與人交流和溝通。在學習競聘演講單元,可以聯系企業讓學生參加企業召開的競聘現場演講會。在學習了說明文單元,可以引領學生到企業工廠,看產品說明書介紹,看工人師傅如何寫操作規程等等。
(五)語文社會實踐作業的設置要具有科學性
語文社會實踐作業是檢查和鞏固學生實踐成果的重要手段。作業的設置要體現職中學生專業特點和科學性。一是要具有開放性。所謂開放性就是作業的設置不必局于一隅,可以將在一個專題的規范下體現內容的廣泛性。例如學生通過采訪寫調查報告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擴大采訪范圍,使學生全方位感知社會,深入了解社會。二是實踐性。鼓勵學生親身體驗,獲得第一手資料,在實踐中學會舉一反三,形成語文邏輯思維能力。三是創造性。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四是專業性。不同專業學生的語文社會實踐作業應該有所側重,不能全篇一律。此外,教師對于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跟進指導,讓學生發現問題,修正不足。
中職學生語文實踐活動,既要遵照語文內在的特點與邏輯關系,又要結合中職學生的專業特點來有序展開。要圍繞提升中職學生語文能力,熟悉企業文化環境這個核心,有計劃、有程序、規范地開展活動。使中職學生增強對于企業文化的認同感,提升職業素養,為將來踏入社會、進入企業打下良好基礎。
(張波 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 223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