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婭
1.前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目標定向理論作為社會認知理論的三大支柱之一,與自我效能、能力知覺理論共同發展和完善,并受到人們的日益關注。目標定向理論成為是近年來動機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也是當今成就動機研究的前沿課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是當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正確的目標定向能夠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更加樂于接受挑戰。為了探究學生在體育課中任務定向與自我定向對其身體素質的影響,本文將目標定向理論運用于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引導。
2.目標定向理論
目標定向理論是新近認知心理學家試圖運用社會認知理論的原理,研究個體在成就情境中的動機和行為的理論。在運動動機研究中,運動心理學家借鑒各種動機理論,如本能論、需要層次論、成就動機理論、認知期望理論等觀點,對體育運動中的動機問題進行了廣泛研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目標定向理論。目標定向理論的產生得益于Nicholls、Ames、Dweck和Dogbert等對學業情境中學生的成就動機和行為的研究。由Nicholls和Duda將其引人運動界,用于理解運動中的成就動機。
3.目標定向的目標模式
由于能力知覺方式不同,當人們面臨一項成就活動時,就會形成不同的目標定向模式。
3.1基本目標——兩元目標結構模式
基本目標也稱兩元目標結構模式,即任務目標定向(任務定向)和自我目標定向(自我定向)。
3.1.1任務定向
任務定向是指學習的目標是掌握運動技能,提高個人成績,強調同自己的過去比較而建立成績標志并注重個人的努力程度,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并刷新了自己的個人紀錄,就會產生成功感。追求任務定向的學生,不管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是高還是低,關注的是能力的提高,重視活動過程,而不是證明能力。尼克爾斯認為,目標是對一種特定技巧的掌握。任務定向的個人的主觀能力是從一個時間點到下一個時間點的知覺上不斷提高的函數。
3.1.2自我定向
自我定向是體現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在與他人比較的基礎上,建立成績標準,即使自己的成績與他人相同,但只要自己付出的努力少一些,也會產生成就感。自我定向的個體,關心個人能力水平的高低,重視活動的結果,主要興趣是表現自己的能力,超過別人或者用很少的努力獲得成功,他們的評價標準是社會常態,即只有當他們被視為同一群體中的突出者,才會感到成功和滿意。
3.2三元目標結構模式
Elliot將成就動機理論中的追求成功、避免失敗的維度( 趨近和回避)引入目標定向的理論框架,在二元目標的基礎上形成三元目標:表現——趨近目標、表現——回避目標以及學習目標。
3.3四元目標結構模式
Elliot和Pintrich認為還應加入“學習——回避目標”,形成2×2的成就目標體系,即形成“學習——趨近目標”、“學習——回避目標”、“表現——趨近目標”和“表現——回避目標”。
4.目標定向理論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
目標定向理論是體育教學領域中一個新的指導性理論,以掌握目標定向為主的個體所具有的素質是與素質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的。目標定向理論研究表現:由“重點放在教育情境中的兒童身上”向“成人和工作領域”的轉變;由“單一理論研究”向“量表量化教學實踐、案例研究”的轉變;研究內容也向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策略、動機模式、情緒體驗等領域延伸。
4.1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
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體育的戰略重點。學校體育通過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初中體育教學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從傳統的以競技運動為主線的體育思想轉變到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樹立現代體育教育的全新觀念,把健康教育和身體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4.2運動動機與目標定向理論
人的活動由動機所支配,人的動機是由身心的需要和外在條件的相互作用下而促成。運動動機是人們參加運動的動力,它具有啟動人的行為并使行為以一定強度在運動中保持的特性,體育運動動機包括內部動機、外部動機和無動機三種。而在其中內部動機是促使我們積極進行體育活動的關鍵因素,內部動機越強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越高;無動機則是一種消極的因素,無動機的個體最終會放棄運動,只有降低無動機的水平才能提高學生運動的積極性。
4.3目標定向理論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目前大量的理論性和實驗性研究都表明,任務定向是一種積極、主動和比較理想的目標定向狀態;而自我定向是一種消極、脆弱、容易導致個體適應不良的目標定向狀態。同自我定向相比,任務定向可更好地提高人們的能力感,而這種能力感對人們的運動成績以及從事體育活動的持久性均有重要影響。在體育運動中,目標定向可能是影響內部動機的重要因素。具體來說,任務定向會激發對任務的直接興趣,使內部動機得到加強,而自我定向則會導致內部動機的下降。以掌握目標定向為主的個體注重學習過程和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心理適應能力。
5.結束語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研究當前學生體育運動動機,探討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從而使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更好的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在提倡終身體育,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新形勢下,讓體育教學在課堂上營造一種適宜的學習氣氛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正確的評價自我、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定向,則是當今我們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今后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之一。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斜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