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慧
筆者在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不斷探索以素質個性化的培養目標為導向,以開放型的課程體系為切入部,以激勵性評價為杠桿,以集體的合作性學習為動力,構建“自主、合作、創造”的音樂教學模式,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全體學生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之中,變過去由教師指導下的被動學習活動為主動學習的自主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搭成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
一、自主性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勵學習主體的自覺意識和使學生樂學、會學,從而養成和發展個性品質。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樂動”。音樂作品是靠音樂語言來表達的,音樂語言包括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調式、調性、和聲等。二年級音樂童話《龜兔賽跑》就是一首音樂語言非常豐富的欣賞教材,雖然加了一些解說詞,但小學生單純聽是很難深入理解抽象的音樂語言的。所以上課時,我先掛了一幅大森林的圖畫出來,力圖營造一個與音樂相符合的環境氣氛,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故事情節,每人扮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并隨音樂“動起來”。這樣一來,大家都不再是旁觀者和聽眾,而是音樂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賽跑時,我選出兩位動作好表現力強的小朋友扮演龜和兔,其余的還是原來的角色,隨著音樂的發展,邊欣賞邊表演,“龜”和“兔”真的賽跑起來,其他“小動物”一會兒熱烈歡呼、亂蹦亂跳;一會兒“加油、加油”喊聲連天,在“動”中他們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教室,完全融進了音樂之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使他們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樂語言所表達的不同音樂內容,初步理解了音樂語言,同時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教育。
二、合作性學習
在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建構師生合作教學、生生合作學習的集體性教學模式,充分開發課堂集體的交往、信息網絡、群體心理氣氛等社會心理因素的教學潛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學會交際、學會參與、學會關心、學會競爭、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
①改變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創造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在音樂課中,建立課堂學習小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組的形式組建,小組成員有男有女,有好有差,這樣的構成具有互補性作用。
②挖掘集體潛能,體驗合作的成功,促進個性社會化。在音樂課中,可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換意見,還可以扮演欣賞作品的不同角色,從而體會合作的成功。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音樂教學,而不是專業性教學和培養極少數音樂專業人才的教學。所以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鼓勵、寬容為主。在評唱形式上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評;小組內同桌互評;個人唱小組評;一個小組唱其他小組評;全班唱,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在廣泛點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這樣或那樣的見解復唱歌曲,不斷提高演唱水平,使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努力體驗歌曲的意境美,帶著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現美的活動。
三、創造性學習
在教學中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例如:我在歌曲《大鹿》的教學中,通過小兔急促的敲門聲,小兔是如何向大鹿求救的,它的語氣、速度要怎樣表現呀,而大鹿又是如何幫助小兔的呢?對旋律也添加了處理,對歌曲的樂段加上了感情,音色、速度的對比處理。這些都讓學生順暢地把情感用文學語言、音樂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創造性教學,學生們體會到了自編、自創、自娛的創造樂趣,獲得了成功感,增加了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收到了比常規教學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改編故事來改編歌詞,如:森林中小兔除了會被獵人追趕,還會被什么動物追趕呢,或者小兔還可以向什么動物求救呢等等。由于我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創作施展才華的機會,使學生具備了積極參與意識和良好的創作心境,新改編的歌曲很快出來了。采用了此種教學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后的教學中,我更注重引導、啟發學生去自由發揮,“求異”創新,進行歌詞、節奏和旋律的創編,讓學生在掌握學習內容后,無拘無束,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
四、自主、合作、創新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小學生由于受年齡、文化、生活經驗的局限,審判趣味是狹窄的。但適合這一年齡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點是結構短小、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等。這樣我們就必須要創設優美的音樂教學環境;進行音樂化教學活動訓練;用角色化的歌表演與游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競賽”評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教學活動……總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他們通過主動的“玩”,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學生在這種自編、自演、自唱的實踐活動中,既培養了對音樂的興趣,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提高了表演能力,真正把音樂課變成了學生自主活動課。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紅帽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