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群
用好教材,加強教學設計,充分提高備課的實效性,才能提高課堂實效。
一、準確定位每節課的三維目標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目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又是教學活動的歸宿。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過程具有導向、激勵、評價的功能,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一節數學課教學目標的設定,離不開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和學生。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或主次不分都會影響課堂教學要達到的預期效果。
二、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展開設計
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教師需心中有數,需要找出重點和難點,才能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做到有備無患,從而提高課堂的實效。圍繞教學的重點,采用不同的形式展開教學或訓練,并做知識點的完善補充,對于難點,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形式多樣的練習來解決,以提高一節課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教學設計不應落后于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從學生的經驗出發,結合具體情境,結合理念設計教學過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做鋪墊,導入新知的學習。最后也可以對新舊知識做一個比較,更進一步扎實掌握新知,達到提高課堂實效的結果。
四、注重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教學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教師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中探究和求知。獨立思考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只有在獨立理解的基礎上,在合作交流中感受他人的思考過程、思維方法,才能反思自己,修正自己,提高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能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在數學設計中,要善于運用各種策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愛學;要善于設計創造條件,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學;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這樣提高了課堂實效也就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三元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