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昆
摘 要: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學生才會比較容易進入課文情境。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空白
心理學家貝額和科溫的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緒比痛苦的情緒對學習有明顯的優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學生的興趣,給大腦帶來明晰的狀態,適合認知加工。而在不愉快的情緒狀態下,情緒的作用表現為干擾,破壞認知活動的進行。”由此可見,語文課堂上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把學生的情緒導向愉悅,健康狀態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老師每上一篇新課文,都能以情激情,以情引情,這樣便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因此老師應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與學生一起感受蘊涵在課文里作者的情感,使“教材情”“教師情”“學生情”三者合一,融為一體,彈奏出優美的情感樂章。
語文教學只有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才容易進入課文情境中去。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開門見山,設計導語,先入為主
小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對于語文的學習,陌生又充滿期待。而語文課教學之初,精彩生動的教學導入,它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萌發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氛圍,此外它還起到對知識的復習、更新、擴展等作用,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好的導語可以說是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語文新課導入,對整篇語文教學來說,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一篇課文教學如何在開頭創設一個好的導語情境是沒有定法的,可根據文章內容的不同采取各種方法,但要注意講求導入的藝術性,以情設境,引起共鳴。如,教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時,教師可先放一段有關春天風光的錄像帶,花塢春曉、桃紅李白等春景激起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錄音,創設意境,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聲中自然進入對課文的學習。又如,教學選讀課文《黃繼光》時,教師可講幾個不同時期英雄志士的故事,激發起學生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從而引出文章的主人翁,這個過程既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生發尋求探索新知的積極性,又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感性材料,也為學生架起了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從而激發學生思考:黃繼光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新一代學生去學習?
二、巧設情境與懸念,激發情感
特定的環境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情感。語文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最能反映現實生活,更能創設情境。不管是情景交融的詩歌、詩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還是其他的文學作品,都蘊含著常有的情感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講讀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實際,設置模擬情境,引導學生先入情而后文。一篇文章如果離開了情和境,知識只能是處于游離狀態的散沙,能力訓練只能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有抓住情境這根主線,將所有知識的傳授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串成一體,讓學生進入藝術境界中去,達到“物我同一”,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融入文中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師要借助生活活動和情感經歷,創設情境,虛擬和親臨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情感體驗的機會,并善于引導學生抓住機會,指導學生隨機觀察體驗,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接觸課文之前,先自己復述課文情節,在關鍵處停下來,讓學生去猜測情節會如何發展,人物的命運會怎樣。這樣巧設懸念,往往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閱讀課文的熱情就會大增。如,教學《祖父的園子》《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月亮之謎》這一類課文時,教師可采用這種方法去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故事吸引,情境感知
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他們愛聽、愛看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的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從與課題有關的趣聞軼事出發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授新課前,花極短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得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先聯系安徒生的另一些故事,比如,《海的女兒》《丑小鴨》等這些學生熟悉的故事,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進入作品的意境。
四、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我們常說“曉之于理,動之以情”這句俗語,而在語文教學老師可通過“入畫—入情—入理”這樣的環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入畫,即以畫導入,讓學生進入畫面情境之中。這方面則可以采用掛圖或是多媒體的手段,給學生提供生動的音像資料,讓學生欣賞美景美圖而動情;入情,即由入畫將學生導入課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讓學生由情明理,認識到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如,教學《梅花魂》就可采用這種方法。
五、故留空白,意味深長
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讓欣賞者去馳騁想象,進行再創作活動。語文教學亦可借鑒這一手段,故留空白,讓學生去體驗課文情感。如,教學《唯一的聽眾》《難忘的一課》時,教師可不分析課文的主題思想,而讓學生重讀課文,結合課后練習、預習提示及有關資料,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歸納主題思想。
語文教學中,只有做到聲情并茂地講述,才能受到小學生的廣泛青睞,探其魅力就在于講究情感藝術,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如富有感情地朗讀、繪聲繪色地講述等。語文是思想情和藝術情相統一的學科,也是情與理、情感與認識的統一。在語文教學中若能講究情感教學的藝術性,充分利用和發揮課文本身洋溢的情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就更理解接受語文知識,從而使學生喜于聽、樂于學。
(作者單位 四川省越西縣大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