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華
多媒體以它海量的信息、豐富的表現形式——視頻、聲音、圖片、動畫等,最大限度地調動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教學在創設情境方面的不足,給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視頻剪輯,情景再現
小學生由于受到其自身知識層次和知識視野的限制,對很多抽象的知識和場面未曾見過,通過視頻是最直觀、最理想的手段。但是這一手段的使用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一方面視頻制作較為麻煩,需要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技術的;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拖延教學時間,無法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圖片展示,震撼心靈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無法得到再現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利用一些圖片再現課文描寫的情境,把它直觀再現在學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發教師所期望的情感。如,在教學五年級語文《家園的呼喚》這一單元時,需要學生在對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充分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公德意識。在教學前,我通過PPT課件對環境破壞組圖進行了展示,讓農村孩子親眼看到亂砍濫伐、土地沙化、工業廢水、城市垃圾等令人觸目驚心的圖片,附上說明文字,學生震撼了、驚呆了:沒想到世界上的環境問題竟然如此嚴重!地球母親遭受的折磨竟然如此嚴重!
使用圖片來創設情境,再使用文字進行深度的講解,既可以拓展學生視角的廣度,又可以挖掘教材的深度。這一手段的使用較為簡單:圖片來源可以通過網站下載、自己拍照、電子掃描;圖片的處理,如選擇、剪裁、說明等可以在PPT中制作,也可以通過Word等其他辦公軟件制作,還可以直接展示使用。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還是可以熟練自如地使用這一手段的。
三、播放聲音,入情入境
有關資料證明,人們獲取信息,視覺記憶效果為25%,聽覺記憶效果為15%,視聽結合記憶效果為65%。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課要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在教學四年級語文《三月桃花水》是一篇抒情散文,要充分領略這篇散文優美的文字和意境,教學該課的教師采用了配上輕音樂,讓學生在舒緩、優雅的音樂中輕聲讀課文,學生頓時變得小心翼翼,充滿珍惜地讀出這優美的文字。通過與平時不同的朗讀方式,不僅對學生進行了美育,還達到了既定的目的——學生感悟到桃花水那輕聲流淌、充滿柔情之美。
教學中聲音素材的使用一般不會單獨出現,它作為其他教學手段的輔助材料使用,往往取得意料不到的效果。
四、動畫激趣,破解難點
在諸多的多媒體素材中,最近較為普遍而受歡迎的Flash動畫素材具有體積小、可互動的特點在教學中大行其道。其集視頻、圖片、聲音、控制器于一身的優勢是傳統的任何一種素材所無法比擬的。除了和以上各種素材同樣運用以外,我還經常使用在課堂趣味練習上。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情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效果頗佳。
總之,課堂上多媒體的合理使用會讓教學情境朝著教師預想的越走越近,也更加有利于對學生知識廣度與深度的挖掘。通過多媒體手段把知識變得讓學生會學、樂學、好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早日走向現代化課堂和現代化社會。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