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張藝
學校為實施“卓越課堂”計劃,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活動正開展得如火如荼,我正好接到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活動中,我常常能碰到這樣的狀況:在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后,學生躍躍欲試,可很多學生回答起來卻語無倫次。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對答如流呢?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課堂怎樣才能向卓越邁步?我想還是得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下功夫。
一、在“漢語拼音”教學中進行說話訓練
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教學要求降低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在說話中練習說話。初入學的兒童雖然沒有經過對語言文字的規范、系統的學習,但他們在生活環境的熏陶下,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備了一定的語言感受和表達的基礎。教材中有豐富多彩的有關拼音的插圖,意在提供學習字母的情景,用以指導學生觀察、說話,并相機出示所要學習的字母。這些“情景圖”和“語境兒歌”是激發興趣、幫助識記的輔助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說話的欲望,可利用它們進行說話練習。因此,我在拼音教學中利用語境圖、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讓學生先說后寫,邊說邊聽。學生可以根據四聲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子。這樣學生既鞏固了音節,又豐富了他們的詞匯,既鞏固了拼音,又拓寬了思維,還活躍了課堂。
二、“識字”教學中的說話訓練
剛剛接觸到漢字的學習,雖然只要求學生會讀、會認,但是漢字的學習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些困難。特別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實物來示范、講解。這時若能在活動中學習漢字,并滲透說話訓練,會怎么樣呢?
如,教學識字《人體器官》時,我先后指著自己的手、足、口、耳、目等人體部位,引導學生觀察說話,這是什么,有什么樣的作用。然后我又讓同桌學生相互指認練習說話,怎樣愛護自己的手足口耳和眼睛。這樣在活動中利用學生表達欲望強、思維活躍的特點學習漢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又練習了說話能力。
三、“口語交際”教學中的說話訓練
要教會學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流,最為基礎的則是說話,
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一個重要途徑。
教材中“口語交際”版塊則是對話交流的平臺。我們好好利用,可讓學生說話得到較好的訓練。如,教學第二冊語文第二單元中的“口語交際”——春天來了。我以“在你們眼中,春天是什么樣的”引出談話主題。讓他們說說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春天來了,我們周圍的事物有什么變化。在美麗的春天里,想去做什么。這是他們自己能感受到的,所以說起來就比較容易。通過這樣的訓練,我看到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四、“課文”教學中的說話訓練
運用課文插圖進行說話訓練,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
種教學輔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能幫助學生豐富詞匯,提高口語的規范性,促使口頭語言的進一步發展。
如,第二冊《夏天的夜晚》一課,我先讓學生想想自己看到的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樣的,然后讓學生借助生動形象的圖畫理解課文,學完課文,再借助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樣借著圖畫,任由學生想象,任由學生無拘無束地說,學生既熟悉了課文內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延續課文內容來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注意安排這一練習。如,學了《風》一文后,讓學生模仿課文說話。在一部分學生試著說一說的基礎上,運用點撥指導、稱贊等方式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他們都樂于模仿課文的形式說話,有個學生說:“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你和我了,但是公園里花兒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當我讓他們把自己的小詩寫一寫時,他們也覺得容易多了。這樣,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不僅訓練了說話,還與寫融合了。
五、在“續編課文”教學中進行說話訓練
續編課文內容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想象說話的能力。在教學中,根據課文所講的內容,讓學生展開想象,把故事繼續講下去。如,學了《小鴨子的問號》一文后,讓學生延續課文說一說:小鴨子嘎嘎地叫著向伙伴們跑去干什么?通過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練后,再指名說,通過這種方式來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
一年級學生說話這種能力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因為語文知
識、生活經驗、思維成果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必須從學生入學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識地耐心培養和訓練,以達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語文課程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的目的。同時,讓我們的課堂能更加有效,并逐步走向卓越。
(作者單位 重慶市北碚區三圣教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