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
摘 要:精美的課件、適時的體驗、互動式的小組合作都能讓數學課更出彩、更有效。但是,如果每一節數學課都過分執著于此,那么反而有種弄巧成拙的感覺。
關鍵詞:課件秀;活動秀;合作秀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現代社會中,“包裝”一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隨著現代教學技術水平的迅速發展,不知不覺中,發現我們的課堂居然也變得華麗起來了。可以說,精美的課件為我們的數學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讓數學教師不用再拿著粉筆一個字、一個字地把題目寫出來,更不用拿著尺子和圓規千辛萬苦地畫著一個個復雜的幾何圖形。網絡的普及,更讓我們可以隨時帶著學生,去游覽課堂外的數學王國,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真是“鼠標一點,生機無限”啊!
當然,除了這些現代化的電子教學手段外,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的“以人為本”這一原則,不少教師更是費盡心機地想要上活數學課,把生活和數學緊密聯系起來,盡量讓學生能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發揮課的整合性、綜合性,希望在數學課中滲透音樂、體育、科學、語文、歷史等知識。
但以上的這些,如果處理不妥,有時反而弄巧成拙,讓人覺得是在“作秀”了。經常會聽到一些數學課,包裝得非常之華麗,“作秀”的感覺非常濃厚:精美的課件讓人無可挑剔,學生小組合作的場面更是悠閑自在,鞏固練習時的游戲是一個接著一個,連體育課的活動場景也跑到了數學課上來了……真是很有意思!
針對這些“作秀”課,我概括為三個“秀”:漂漂亮亮“課件秀”,熱熱鬧鬧“活動秀”,自由自在“合作秀”。
在平時的數學課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以上這些“作秀”的課型。
一、漂漂亮亮“課件秀”
片段:《圓的認識》
1.情境創設:欣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圓(課件出示各種漂亮的建筑物等)
2.新課教學: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圓、圓心、直徑,直觀認識圓。
3.鞏固練習:闖關(課件出示各種闖關題)。
4.課外延伸:課件出示從網上搜集到的有關圓的一些知識以及關于圓知識的歷史。
評論和反思:這位教師的課件真的是做得很完美,他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用課件來輔助教學的,從入課時的情境創設,中間的新課教學、鞏固練習,一直到課末的課外知識延伸,無一不用到課件。執教者點擊著鼠標完成了一堂課的教學,聽課者和學生也都被他精美漂亮的課件所吸引著,似乎是看了一場精彩的電影。但當課結束后,發覺執教者只顧著讓大家欣賞他的課件了,居然連數學書都沒有讓學生翻開來,可憐學生放在課桌上的數學書竟然受到了“冷落”。而且教師自始終也沒有現場演示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圓,關于圓半徑、直徑、周長的理解全部通過課件完成。
我想,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將整堂課都用課件來進行輔助,是不是有些地方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在探究和動手操作中學到知識。過分的直觀性教學有時候反而影響了對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更要說的是,這么漂亮、精美的課件是要花去教師很多的心血和時間的,大部分的教師能這樣去上嗎?如果在課堂中遇到特殊情況,如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思路提出疑義或課件本身出了問題,我們的教師是否還能
很好地將這“課件秀”進行到底嗎?
二、熱熱鬧鬧“活動秀”
這類課型在低年級的數學課中常會見到。
片段:《時間“分”的認識》
一位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感受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她讓學生展
開了不同的活動進行體驗。
1.全班體驗:讓全班學生一起唱歌,教師看著時間,一分鐘到后喊“停”。
2.分小組同時體驗:A組進行一分鐘寫字;B組進行一分鐘跳繩;C組進行一分鐘讀課文;D組進行一分鐘跳舞……
評論和反思:這位教師的想法確實不錯,這樣的體驗不但學生喜歡,而且場面熱鬧,讓課堂氣氛頓時活躍熱鬧了起來。學生急著寫字、跳繩子、讀課文、跳舞……這場面看上去絕不亞于活動課了。但是還是讓人覺得是在“作秀”,體驗感受一分鐘的長短,場面開得這樣熱鬧火爆,學生在這樣熱鬧的場合中還能真正地去體驗這一
分鐘的長短嗎?他們會不會更多的是玩得忘記體驗一分鐘的長
短了?
三、自由自在“合作秀”
片段:《百分數的認識》
一位教師在上這一課時,讓學生們找出從家里帶來的一些飲
料瓶,并要求學生找出瓶子上的百分數說說生活中的百分數。然后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百分數、研究百分數,從而展開了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是四人合作,用自己帶來的飲料配制一瓶獨特的飲料,在配制的同時,寫出一份產品報告,介紹自己組的產品。
在小組合作開始后,一部分學生很快動手進行操作了,而每一組中的一部分學生因自己能力有限,只能看著自己的組員操作而
無所事事,更有一些則是悠閑自在地在小組之間穿梭著當起了小
小調查員……
評論與反思:這個合作片斷是我們數學課中常常會遇到的一
個情形,因學生個體的能力差異和知識差異,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往往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學生得到了更多鍛煉的機會,而一
些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除了在一旁做觀眾外,他們確實是沒什么
事可做了,有時候因思維速度慢而跟不上其他學生的節奏,當他覺得自己在合作中發揮不了作用時,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分散到別的地方。其實,我們的數學教師也很清楚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但是為了能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在上公開課時,不得不來一個“合作秀”!
不反對追求完美的、藝術性的、人性化的數學課,不反對上公開課時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也不反對用熱鬧的游戲和活動增添課的氣氛,來包裝自己的數學課。不過包裝就像是人的打扮一樣,打扮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會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反之,一味追求華麗,注重課件和活動、游戲,忽視了對數學知識的提煉和升華,注重熱鬧的過程,忽視了結果,則讓人覺得是把數學課當成了作“秀”的舞臺。
不反對作“秀”的課,但希望——“秀”,就要“秀”得精彩、“秀”得適當。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平水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