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山
書法,是少數文字擁有的書寫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整個書法教育中,做好小學階段書法教育,其作用和意義極大。我們教師的素質,甚至學校的書法課程安排,教育部門的書法課程總體設置,都會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多年以來,教育部門對教師“三筆字”的練習都非常重視,也經常舉辦書法類競賽活動,雖然對教師素質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這對于小學書法教育的總體質量來說收效有限。那么要如何提升小學書法教育質量呢?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倡導風氣,學校要重視
無論哪個學科的有效學習,都在于形成風氣,而風氣的形成,貴在學校的倡導。要想做好書法的教育教學,首先學校要足夠重視書法教育工作,要積極組織相關活動。例如,組織書法講座、參與展覽及比賽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又積累了知識經驗,培埴了藝術素養。
二、優化結構,質量要提升
書法質量要提升,學校應當設置專職書法教師,明確任務,專項專管,而部分學校“班主任擔任書法教師”的結構需要調整。這樣,學生可以得到更專業的引領,也能為班主任老師減輕負擔。
而作為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自身素質的提升尤其要注重。無論是否專職書法教師,都應該勤于練習書法,提高素質,既能教書育人,又可陶冶性情。
三、激發興趣,教學要生活化
教學不應是生硬和枯燥的,書法教學亦然,如果不激發學生興趣,我們做再多的努力,也可能是事倍功半。在教學中,筆者會經常給學生講些有關書法的典故和趣事以及自身學習書法的體會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對書法產生興趣。
書法的最初要求只是“寫好字”,教師不需要也不可能讓所有學生徹悟太深的哲理,所以書法教學要生活化,貼近生活,容易接受,書法教師要借助各種資源去活化和拓展“書法課堂”,不能只局限于上課的幾十分鐘。
四、改善方式,學習要科學化
學習政策綱領、會議精神、學術要義、文化文藝等其他各門各科均需“科學化”,書法亦然。我們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請專家學者講座,或者觀看相關視頻都屬于“請進來”的范疇。還可以積極參與相關活動,比如,多校聯合交流等,把“走出去”做好。此外,做好書法校本教材的編寫和應用等工作也很重要。我想只要科學、合理,對我們的書法教育教學有所助益,就可以試行。
總之,提升小學書法教育質量既要倡導風氣、優化結構,又要激發興趣和改善方式;書法教學既要生活化,又要科學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書法教育質量登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作者單位 遼寧省昌圖縣兩家子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