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峰
【教學設想】
以演為目的讓學生去讀、思,以演為過程讓學生去表現、創造,以評演為促進,讓學生形成意識,達成讀—思—演之間的流程效果,從而讓學生進入情境,熟知詞語的內在實質,把握住語言的真諦。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語言,領略愛因斯坦偉人的風格、平易親人的長者氣質及幽默可愛的個性。
2.讓學生學會用生活常理理解人物個性,在合作、探究、交流、演繹中學習,培養一定的個性心理品質。
【教學重、難點】
在合作中理解、演繹課文,體會人物的品質。
【教具準備】
媒體幻燈:
(一)一邊……一邊,一面……一面
揭示句子:①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
②他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
(二)魯迅一面上私塾讀書,一面幫著料理家務。這里就不可以用“一邊”代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內容(略)
二、閱讀發現,把握規律
1.開山引路,學會發現
本課寫了幾件事?你從什么地方知道的?
2.學生自學,交流發現
下面請大家再讀一讀這三件事,看看還有什么發現?
生①:愛因斯坦對小女孩很友好。
生②:遇到的方式很特別:第一次:撞;第二次:遇;第三次:等;關系越來越親密。到什么程度呢?
生③:愛因斯坦的穿著描寫也很有特色。
生④: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3.小結發現,總結規律
【讓學生學會自己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發現,在閱讀中創造,迸發思維的火花。】
三、演練實踐,語言內化
1.討論激趣
導:愛因斯坦非常偉大,小女孩非常可愛,我提議,我們一起來演一演她們,好嗎?
看第一次相遇,共出現了三個人物:小女孩,愛因斯坦,小女孩爸爸。還有旁白(即敘述部分),共四個角色。我們就以四人為一組,來討論討論如何演好。
討論要求:
(1)敘述部分內容如何演?
(2)人物如何表達好?
2.交流演法
【以學生為主,進行合作探究性的讀,合作表演性的思,合作表演性的讀,使學生進入角色,促進語言的感受、內化。】
3.感受實踐
下面請大家四人為一組來演一演,比一比哪一組演得好,請一組學生上臺表演。
【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解釋著課文藝術,既展示了文本的藝術,又展示了學生自己的藝術。】
4.評中感悟
評:
生1:“撞”反映好,知道他們為什么會撞上嗎?
生2:他們表演得非常好,尤其是愛因斯坦的樣子非常恰當,所以小女孩會認為愛因斯坦從她的童話書里走出來,后來小女孩當聽說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時疑惑,課文用了一個詞是“納悶”。
……
【學生按照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對臺上學生理解性的演和創造性的演進行評議,在七嘴八舌的評議中深化并升華。】
四、自學演繹,進行創造
1.再次用掌聲感謝一些同學為我們表演。
2.下面請大家按照上面的方法,將第二次見面演一演,時間5分鐘。5分鐘以后我請幾組比一比哪些同學演得好。
3.請兩組比一比。
4.生評。
5.掌聲感謝。
五、評點精要,發散延伸
1.在表演時,我發現這兩個詞大家表演得很好:
一邊……一邊,一面……一面
揭示句子:①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
②他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
2.引導:一般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指導學生造句。
小結:表示一個動作跟別的動作同時進行時使用。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類似的情況?
3.指導注意點。
魯迅一面上私塾讀書,一面幫著料理家務。這里就不可以用“一邊”代替。
【總評:以上教學流程,正反映了新課標所倡導的“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實行了讀、演、評三位一體,且以演為中心,讀中演,演中讀,讀中評,評中演,演中評,評中讀,使學生全身心地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實現課堂教學的多元互動,不斷地動口、動手、動腳,感悟、意會、揣摩。
讀、演、評三者之間又相互交融、互為相長,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去讀懂、品味并理解課文,使學生在課文的“咬文嚼字”中,品味出作者語言表情達意的準確性。在這一系列有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文、自演示、自評議、自領悟、自品味,全方位地強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并通過語言形式把它表達出來了。學生自主意識增強,在熱情高漲中,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自由、充分、全方位的發展,輕松而興味盎然。】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市大慶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