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
英語課堂的提問是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而不是英語課堂教學的裝飾。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不能簡單地把知識裝進學生頭腦,應根據教學實際,結合教學實體進行問題的精心設計;通過有效提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在“善問”、“巧問”的同時,還要善于導疑、釋疑,只有這樣才能誘發學生的“內驅力”,最終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善問”——精心設計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課堂提問是英語交際活動的催化劑。合適的課堂提問,往往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1.有效設計舊知問題。一方面,檢查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發現錯誤或模糊不清時,及時糾正;另一方面,為新知識的講解鋪平道路,使新舊知識緊密地有機結合起來,給學生打開探求新知識的思路。有些教師習慣在導入或教學過程中問類似問題:“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day is it today?”等,且每節課都用,學生面對這樣爛熟的問題,剛提起的興致一下就沒有了,難以調動學習的興趣。教師應有效地建立舊知與新知的聯系,作好鋪墊。如教師C選擇的教學內容為NSE B6 Module9 Unit1,這是一篇精讀課,她先與學生一起復習了動詞的過去式,而后組織學生小組交流“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Did you ……?”等句型的問答,為后續的閱讀教學作了較好的鋪墊,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2.重點有效地設計好新知問題。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本課的知識要點,同時兼顧學生的實際水平,把握好難易度,科學地設計問題,問題要具有趣味性和觸發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輕松掌握所學內容;再者,好的問題能巧妙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開啟學生思考的門戶。
3.注意設計過渡型問題。設計得當的問題能使教學環節間的銜接過渡潤滑順暢。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為等待、探索和行動。”這樣課堂活動就能順利高效地進行,直接提高課堂效率。有的教師不注意各個課堂環節間銜接的語言過渡,有時提問比較突兀,容易使學生思維脫節,不知所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知識點的過渡要銜接自然,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問題,發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探索,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二、“巧問”——有效課堂提問技巧
提問要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這樣能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也為下一步提問更難的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提問對象的選擇上須做到“點面結合”,不能只顧及舉手積極的同學,也要兼顧相對“安靜”的同學。由于被提問的次數和頻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頻頻惠顧”的學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對英語興趣倍增,學習進步明顯;而被“冷落”了的學生,其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很容易被挫傷;這樣就導致了班內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
1.提問方式要“巧”。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母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極易受驚的小鳥,當你走進時,它馬上會飛走;當你抓住它并把它關起來時,以后就別想再聽優美的歌喉。成功的教師一般都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強化學生的認知。教師提問時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提問單個學生、分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做調查等形式都能使學生活躍在各種問題之中,促進課堂教學。教師提問時要結合語言背景,建立真實語境,運用幻燈片、投影儀、實物或簡筆畫等輔助教具進行提問,可以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讓學生聯系實際,發揮聯想,開展真實的語言交際。
2.提問時機要“巧”。教師應該分階段、分時機提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小學生雖然好奇心強,對新事物感興趣,但是目的不太明確,所以有些問題要在講授之前提出,問一些引導性、啟發性的問題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習。有些問題在學中提問,在講授過程中,解釋一些比較難的語言現象,通過課堂指導和評論,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和技能。有些問題要在學后提出,講授結束后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加深印象,鞏固知識。
3.回答時間上要“巧”。教師提完問題后,要適當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在提問以后往往會忽略等待的時間,在很短的時間內請學生回答或提示答案。這樣,一定程度上固然能有效地加快教學節奏、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但長期如此,會使學生產生依賴性心理,從而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另外,由于發問后等待時間短,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會相對偏低。與其不斷糾正學生的錯誤,不如讓學生稍加思考后再說出更為正確或完整的答案。
當然,教師還要提問語言要準確、精練、清晰。所提問題必須具體、明確,表達清楚,容易理解。因此教師的語言必須規范、準確,不應含糊其辭,或是模棱兩可。同時要注意及時反饋。提問后除了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準備,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外,還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反饋。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時,可及時糾正,但也不能見錯就糾,這樣會打斷學生英語思維的連貫性。對于回答不全面的問題,可讓其他學生補充或大家共同討論,必要時教師給予啟發、幫助。
(作者單位:江西省廣豐縣排山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