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楊芳
2002年,剛走出大學校門,劉春雷有朝氣、有活力、有激情,他在這年7月來到了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柴),從工藝員、工段主管、工段長、車間主任到現任玉柴鑄造廠副廠長,兼任廣西鑄造協會副秘書長。十年磨一劍,劉春雷在玉柴的成長和奮斗過程中,增長了他睿智的魄力,積累了實踐和管理經驗。
十余年來,劉春雷憑著不斷攀登的勇氣與毅力,努力工作,先后獲得玉柴集團質量管理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在2009~2010年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中,獲得了優秀組織者榮譽稱號。
在“講、比”活動中,劉春雷積極組織員工參與,善于發揮團隊力量,帶領鑄造專業技術人員在鑄造領域中開拓進取,使“講、比”活動在這里開花結果。
不管經歷了怎樣的風雨,玉柴這片沃土始終充盈著個性和激情。劉春雷始終相信:心有多大,玉柴的舞臺就有多大。
作為玉柴鑄造工、熔化工職業技能鑒定最早的考評員之一,劉春雷把提供員工的技能水平,做為推進“講、比”活動開展的重要渠道。他每年都參加在公司舉辦的鑄造工、熔化工技師(高級技師)的考評工作以及參與鑄造工技能比武的組織工作,并受聘為玉柴集團培訓中心高級培訓師,參加了每年的鑄造工技師(高級技師)的授課工作,獲得了集團內培訓優秀個人的榮譽。
在個人獲諸多殊榮的同時,劉春雷帶領的團隊,先后多次獲得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稱號,在每年中質協舉辦的全國QC發表賽上三次獲得一等獎,“四氣門鑄造技術攻關”獲玉柴重大科技進步獎集體二等獎,“鑄造技師提效降廢項目”獲玉柴集團高技能人才技術成果獎集體二等獎。
為了激勵員工創新,劉春雷還大力推行創新創效和星級員工活動,對表現突出的員工進行獎勵。并且制定了《崗位大師激勵制度》,促進員工不斷提高自我,為創新型員工的成長提供合適的土壤。
制度化激勵員工的同時,劉春雷還組織員工參與了各種技能“比武”活動,如QC發表賽、辯論賽、工藝制圖比賽等。通過以激勵為主的管理方法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一大批剛從學校畢業的新員工在工作中嶄露頭角,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這些活動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有力推動了集體的創新行為。“蠕墨生產水平達到灰鐵生產水平”的創新成果創全國汽車發動機行業和廣西區新紀錄,也是在他的帶動下創造的。
玉柴鑄造學會在2009年3月成立,劉春雷任第一屆理事長。根據公司創新發展和“講、比”活動開展的需要,劉春雷組織創辦了企業內部交流刊物《新鑄造》。他非常重視員工科技論文的發表。2009年至今,他組織學會成員在各類科技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上百篇科技論文,個人獨立完成及與他人合作發表了《30稀土殘余料作為孕育劑使用的工藝探討》等9篇科技論文。
2010年,在廣西鑄造年會上,劉春雷組織玉柴鑄造學會撰寫的15篇論文中,分別獲得了一、二等獎和優秀獎,其中自己與他人合作的論文也獲得了一、二等獎和優秀獎。第69屆世界鑄造會議暨2010年中國鑄造活動周上學會發表了13篇論文。學會會員2009年至今獲得各項專利24項,其中個人獲得了“一種采用PLC控制的沖天爐上料的杠桿式料位儀”、“一種中頻爐預熱塊”等2項專利。
2009年全年,劉春雷組織學會成員進行了各類項目攻關,開展了15項研究類和提質量降成本類項目。2010年與公司材料工藝研究所合作推進了研究類項目的開展。
劉春雷注重各種講座、討論會等多種形式的學術探討,從2009年至今組織國內鑄造專家或公司大師級技術專家,舉辦了20次鑄造專題講座,內容涉及制芯、造型、熔化等各個方面。
學會外出考察工作也是劉春雷支持的工作之一,他組織制定了學會的外出考察工作計劃以及管理制度。帶領學會成員外出對錫柴、江鈴、合力、天津豐田、長春一汽等國內著名企業的鍛造工藝進行考察,此外還多次組織學會會員參加各種鑄造學術會議,擴大了會員的視野,提升了會員的知識水平。
在對外交流上,劉春雷也是與相關企業建立了各種交流關系,如與柳工、五菱柳機、江鈴、洛拖、云內等企業的鑄造技術人員保持了長期的合作交流,并與《現代鑄鐵》、《鑄造工程》、《鑄造設備與工藝》等期刊的編輯部建立了往來關系,與新成立的廣西鑄造學會、廣西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柳州鑄造學會等行業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
2009年2月起,劉春雷先后任車間副主任、主任、副廠長。他深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機體車間任質量主任的兩年,他把創新質量管理作為提高員工素質、在車間有針對性地開展“講、比”活動的重要手段。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鑄造廠副廠長劉春雷
在車間質量管理上,劉春雷從管理制度入手,確立了《機體車間鑄件降廢工程激勵管理規定》、《機體車間工藝員活動的方案》等6個需要長期執行的制度,同時明確了車間的質量管理主線是“梳理質量控制點,主抓關鍵崗位的質量控制,監控原材料的使用質量,對質量問題迅速攻關,避免出現批量質量問題;質量情況及時公布,傳遞責任到位,促進質量問題的解決速度、有效性和反復性”。
就這樣,機體車間形成了一個包含質量、經濟效益、降低能耗、文明衛生和勞動紀律在內的全面管理體系,強烈的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由此扎根于員工心中,也為車間提高全面管理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完善了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強力推行全面管理,當月就取得突破:當月車間的廢品率僅為3.48%,較上月驟降了2.49%。
2009年3月,劉春雷以學習許振超先進事跡為切入口,推進“鑄造廢品率1%工程”;4月,又實施“崗位紅黃牌管理制度”,把個人崗位質量控制水平與收入直接掛鉤。
從6個需要長期執行的制度,到“鑄造廢品率1%工程”,再到“崗位紅黃牌管理制度”,機體車間建立了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這一系列的“組合拳”,彰顯了質量管理創新的力度!
“出現問題并不可怕,問題在于是否善于及時總結”,“失敗的教訓與成功的經驗,兩者都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這是劉春雷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他在盤點機體車間2009年質量管理工作時,曾列出了“對一些質量問題深入研究不夠,深入現場動手不夠”等5點不足,使2010年車間的質量管理方向更明確?!拔嶂舅颍煌鶡o前,愈戰愈奮,再接再厲”,是這位在鑄造技術質量線奮斗的工程技術人員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