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四川文理學院 辦公室,四川 達州 635000)
高雅,是指高尚雅致。古人早對此有著詮釋:《三國志·魏志·崔林傳》:“稟自然之正氣,體高雅之弘量”;唐王勃 《鞶鑒圖銘》序:“句讀曲屈,韻調高雅”;明李東陽 《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銘》:“仲律學識高雅,志操修潔”。這里我們論述的高雅文化,有時也稱純文化,或經典文化,與大眾文化相對應。高雅文化關注人的價值內涵和精神世界,具備底蘊深厚、人文內涵豐富、格調典雅,是以追求真、善、美為目的意識形態。它涵蓋哲學、美學、史學、社會學等方方面面,比如先進的思想價值觀念、精美的藝術成果、深刻的文學著作、高素養的行為規范等等,訴諸讀者以嚴肅的思考、體驗和想象,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精神食糧。
當今的高校校園,各種非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交融在一起,受社會上商業文化、消費文化、實用主義等的沖擊,高校中的高雅文化也遇到巨大的挑戰。不少大學生對社會上流行的通俗藝術如數家珍,卻對經典的高雅藝術一無所知。[1]因此,加強高校高雅文化建設,吸納人類先進文化成果,對于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健全人格品味、激發和培養想象力和主觀創造力,引領到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價值”作出哲學意義上的界定是我們進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深入研究的基礎,對此不同學者作出了不同解釋。歸結起來有這樣幾種:用意義界定價值,用滿足主體需要界定價值,以有用性界定價值,以和目的性界定價值,以效應界定價值。[2]大學生是作為未來社會建設者的一支重要生力軍,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擺正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道德價值和功利價值關系,確實肩負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使命。在這個多元的文化大背景下,影響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必然也是多樣化的,從高雅文化的含義不難看出,它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主流文化,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是培養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必要途徑。大學生必須倡導高雅文化,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和價值觀,才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思想,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組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當今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內經濟社會轉軌轉型,深刻變革,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社會思想觀念日益活躍。大學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大學生的價值觀決定著大學生對各種事物和現象進行判斷選擇、好惡取舍,適配著他們的行為。[3]在當今時代,大學生思想意識自主,個性特點鮮明,價值追求多樣,在流行文化等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傾向和道德行為,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這一歷史時期,尤其要加強高雅文化教育,這對于引導大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1)要堅持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營造和諧校園文化中闡發高雅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以提高大學生對高雅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高雅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認識高雅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辯證看待高雅文化的當代價值,引導大學生完善人格修養,主動關心國家命運,自覺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夢想、民族夢發展相結合起來。
(2)堅持高雅文化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既要在高雅文化教育中使大學生繼承和發揚無產階級在革命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又要積極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文化。
(3)堅持弘揚中華高雅文化與學習借鑒國外優秀高雅文化成果相結合。要培育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教育,增強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要抓好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理論體系,高度重視培育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導大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博采眾長。
(4)堅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高雅文化教育,既要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又要加強家庭、社會與學校之間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要努力尋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平衡點,父母要主動聯系學校,建立與學校的溝通機制;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接受系統的社會教育,使他們的社會態度、社會認識、社會情感、社會能力與其生存的時代和社會的脈搏合拍,最終成長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優秀社會人。
校園文化是一種亞文化,它包括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境界、校風、教風、學風、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學校的傳統和習慣、學生社團及文化活動、學校的環境布局等方面。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對于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培養大學生的健康人格、促進大學生身體健康和全面發展有著重要影響。[4]高校要充分利用學校校史館、圖書館、檔案館等資源,結合校史、院史、學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發揮其獨特的文化育人作用。可開展形式多樣的創建高雅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活動,邀請傳統文化名家、革命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以及高雅藝術表演等進校園、進課堂。依托共青團、學生黨支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開展主題教育、理論研討、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文藝體育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思想道德和人格素養等領域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平臺。
利用好現有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計劃等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數據資源成果,推動高雅文化網絡傳播,制作適合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高雅文化精品佳作。重點打造一批有廣泛影響的高雅文化特色網站,支持和鼓勵學校網站開設高雅文化專欄。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依托高校網絡文化示范中心、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等,拓寬適合大學生學習特點的線上教育平臺。在中國大學生在線、易班網等設立高雅文化教育專欄,進行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在線學習。
高校要制定高雅文化教育的評價標準,將高雅文化教育作為教育現代化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將高雅文化教育納入課程實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導范圍,定期開展評估和督導工作,確保高雅文化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取得實效。
[1]徐朝亮,王栓.論高校高雅文化建設[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8(6):131.
[2]董文明,單博迪.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現狀[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3):29.
[3]滿海龍.論加強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4):109.
[4]王剛,孔國慶.淺談大學生價值觀教育[J].商業經濟,20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