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大鵬 韓風 賀濤
肝細胞癌(HCC)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疾病進展快,病情危重,侵襲性較強,預后較差,患者生活質量受到明顯下降。近年來我國發病率明顯升高,肝細胞癌由多種方式因素引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變等均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甲胎蛋白(AFP)作為診斷HCC的重要指標,在臨床廣泛使用,然而對肝癌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均較低,因此探討更為有效的診斷方法,研究更為敏感、特異的腫瘤標志物對于提高診斷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有著重要作用[1]。臨床研究顯示,多種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效果明顯優于單獨檢測,特異性及敏感性更高,筆者對2005年4-7月收治的82例HCC患者進行AFPmRNA聯合甲胎蛋白(AFP)異質體AFP-L3)檢測,對其與HCC的診斷及預后關系進行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年4-7月本院部分住院患者血清資料庫中的112份血清標本,其中男76例,女36例,年齡30~73歲;平均(45.62±6.2)歲;肝臟良性病變19例(其中2例炎性假瘤,3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灶性結節性增生,12例血管瘤),肝硬化合并門脈高壓(LC)11例,HCC82例。患者均經術后病理學診斷確診,為了排除其他因素對肝癌預后分析的影響,將HCC患者的入選標準定為:單發腫瘤<5 cm,或多發腫瘤直徑之和<5 cm,無癌栓,肝功能在Child B級以上。
1.2 試劑與儀器 采用武漢中美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USCNLIFE SCIENCE人小扁豆素結合型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AFP-L3)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鄭州久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探針及引物,BIO-RAD M680酶標儀,HH-42三用恒溫水箱,Himac CR 21G低溫高速離心機,Biometra TGRADIENT梯度PCR儀,MS1 Minishkaer IKA 渦旋混合器,LightCycler 1.5 ROCHE熒光定量PCR儀;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生產的AFP酶連試劑盒。
1.3 方法
1.3.1 檢測方法 分別在患者入院前、后1個月晨起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5 mL,迅速分離血清,血細胞備用,放置在-80 ℃環境內備測,在測定前將標本取出,自然復融后對血清中AFP-L3、AFP水平進行檢測。采用人小扁豆素結合型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3(AFP-L3)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測定AFP、AFP-L3的含量,并計算AFP-L3占AFP總量的百分比,以AFP-L3大于15%作為AFP-L3異常升高標準。
1.3.2 熒光定量RT-PCR 用常規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外周血有核細胞。總RNA提取試劑盒提取細胞總RNA,于紫外分光光度計上定量,用Primescript試劑盒反轉錄合成cDNA,取細胞總RNA,紫外分光光度計定量。引物及探針為上游引物:5'-GTAAACCCTGGTCTTGGCC-3';下游引物:下游引物:5'-TCAGAGAATGCAGGAGGGAC-3',擴增最終片段長282 bp;熒光 探 針:5'-TTCATATGCCAACAGGAGGCCATGC-3'。 內 參為GADPH,上游引物:5'-ACCACAGTCCATGCCATCAC-3',下游引物:5'-CCACCACCCTGTTGCTGTAG-3',產物為450 bp。第 1輪 PCR,反應體系為 50 μL。取 cDNA 5.0 μL,10×PCR buffer 5.0 μL,25 mmol/L MgCl2 3.0 μL,10 mmol/L dNTP 1.0 μL,第1輪PCR上、下游外引物各7.5 pmol,Taq DNA聚合酶2.0 U,加滅菌水至50 μL。反應參數:94 ℃5 min 預變性;94 ℃ 45 s;55 ℃ 45 s;72 ℃ 45 s;30 個循環;72 ℃ 5 min延伸。第2輪PCR取第1輪PCR產物作模板,加入7.5 pmol上下游內引物,余反應體系及反應條件同前。同時進行內參GAPDH擴增。最后繪制熒光定量PCR標準曲線,根據標準曲線計算樣品和內參的Ct值,兩者相比即得相對量的表達。每次RT-PCR實驗均以分泌AFP的肝癌細胞系HepG2為陽性對照,陰性對照則以水取代cDNA。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前不同腫瘤指標的檢測結果 AFP-L3聯合AFPmRNA檢測陽性率為64.3%,明顯高于AFP、AFP-mRNA單獨檢測的陽性率(50.9%、40.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AFP-L3單獨檢測陽性率相比,雖聯合檢測陽性率升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前不同腫瘤指標的檢測結果 例(%)
2.2 AFP-L3、AFPmRNA術后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陽性患者生存率 術前、術后聯合檢測AFP-L3和AFPmRNA均陽性的患者術后3年生存率較低。見圖1、圖2。
AFP是臨床診斷肝細胞癌的腫瘤標志物已經使用較長時間,然而其特異性及敏感性較低[2-3],臨床診斷仍然存在較大的誤診漏診率,新的符合需要的標志物又尚未發現,為了提高對肝癌診斷,聯合檢測腫瘤標志物就成為新的思路。
1970年,有學者首次采用淀粉凝膠電泳方法將AFP異質體由人體內分離[4],AFP-L3則是肝癌細胞特異合成,與學AFP的濃度并無直接明顯關系,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在HCC的臨床診斷、判定治療效果及預測復發方面均有顯著效果,且相較AF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圖1 術后AFP-L3陽性與AFA-L3、AFPmRNA聯合檢測陽性患者生

圖2 術后AFPmRNA陽性與AFP-L3、AFPmRNA聯合檢測陽性患者生存曲線比較
AFP-L3作為AFP的異質體提高了肝癌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但它不能直接證實肝癌發生轉移。1994年Matsumua等[2]首先運用巢式RT-PCR法檢測出AFP mRNA存在于肝外轉移的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是否能作為HCC復發轉移標志物的研究成為熱點。正常人體的訓循環細胞中未出現AFPmRNA表達,而脫落進入血循環的正常肝細胞則失去了對AFPmRNA的表達能力,當腫瘤細胞破碎后,需將中大量的RNA酶會將mRNA迅速講解,本次研究中,筆者檢測出的AFPmRNA即是從癌變病灶脫落入血的完整肝癌細胞,因此可作為肝癌細胞血液播散標志,提示即使臨床上未見有轉移灶,但外周血中已存在循環的癌細胞,繼而易發生腫瘤轉移[5-6]。雖然有一部分學者的研究并不支持這種觀點[7-8],但從理論上看及大部分的研究認為,AFPmRNA作為肝癌細胞血液播散標志物是可行的。
通過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抑制肝癌病情,促進患者康復,術前患者血循環內可能已經存在少量的癌細胞,當機體免疫功能受到破壞時,血內癌細胞繁殖并擴散,導致肝癌術后存在較高的復發率,因此在臨床檢測中,通過觀察血液循環中是否出現癌細胞,動態觀察癌細胞變化,能夠有效的指導臨床治療及對預后狀況進行判斷評估[9-11]。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FPmRNA聯合AFP-L3檢測陽性率為64.3%,相較AFP(59.8%)、AFP-mRNA(40.2%)單獨檢測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AFPL3單獨檢測陽性率相較,雖聯合檢測陽性率明顯升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筆者試驗收納的樣本量過小所致,需以后作大批量試驗進一步研究。術后聯合檢測AFP-L3和AFPmRNA的水平與肝癌預后有關,兩者皆為陽性的病例復發率較高;3年生存率下降,兩者皆陽性者的生存率(32.7%)與單獨陽性者得生存率(49.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AFPmRNA,AFP-L3對診斷肝細胞癌的殘留復發更加敏感。由于外周血AFPmRNA水平與血AFP濃度之間并無明確直接關聯,因此在HCC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及特異性,陽性檢出率較高,兩者之間可進行互補,同時可對AFP濃度無法準確反映HCC是否出現轉移的缺陷進行彌補,從而為預后做出評估,還可早期診斷HCC,尤其對AFP陰性肝癌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研究表明,AFP-L3聯合AFPmRNA檢測能夠及時準確診斷HCC,同時可對治療效果判斷及復發進行預測,能夠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進行科學指導,具有顯著臨床意義。
[1]Yoshida S,Kurokohchi K,Arima K,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fraction of serum alpha-feto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Int J Oncol,2002,20(2):305-309.
[2]Matsumura M,Niwa Y,Kato N,et al.Detection of a-fetoprotein mRNA .an indicator of hematogenous spread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circulation: a possible predictor of metasta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logy,1994,20(11):1418-1425.
[3]Hillaire S,Barbs V,Boucher E,et al.Albumin messenger RNA as a marker of circulating hepatocyt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astroenterol,1994,106(1):239.
[4]Lemoine A,LeBricon T,Salvucci M,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circulating hepatocytes by alpha-fetoprotein mRNA in humans during liver surgery[J].Ann Surg,1997,226(15):43-50.
[5]趙鴻,陳孝平,趙西平,等.AFP-mRNA作為血中肝癌細胞的標志缺乏特異性[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2,8(11):683-686.
[6]Cillo U,Navaglia F,Vitale A,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lphafetoprotein mRNA in blood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lin Chim Acta,2004 ,347(1-2):129-138.
[7]趙冬梅,韓福剛.肝細胞癌TACE術后療效的影像學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1,20(15):321-322.
[8]于麗波.肝局灶性結節性增生與肝細胞癌MRI特征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31(14):18-20.
[9]張慶輝,劉鵬程.C-arm CT在肝腫瘤TACE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15(19):119-121.
[10]吳鋒,李元.64排螺旋CT三維血管成像在肝細胞癌診治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21(23):201-202.
[11]苑進凱,祝葆華,魏娟,等.TIMP-3基因在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2,31(3):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