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鈺
潘基文迎來又一次例行尷尬。從他當選聯合國秘書長那天起, “無能”、“只會照顧大國情緒”的指責就沒斷過。
這次是美國出的難題。去年9月4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通過決議草案,支持總統奧巴馬對敘利亞動武。潘基文的反應是發表聲明: “若不是自衛或安理會授權,美國對敘動武是非法的。”除此之外,他似乎無能為力。幾年前《華盛頓郵報》就批評他:“潘基文經常對獨裁者的殘忍行為保持緘默。”
自己的副手,自己說了不算
人、事、錢,三項基本的官場資源,在人們印象中“能把地球管起來”的聯合國秘書長,到底能掌握多少?
先說說人,也就是秘書長對聯合國官僚體系的影響力。
如果按照《聯合國憲章》(以下簡稱《憲章》)的定義,現任秘書長潘基文,地位相當于聯合國秘書處這家擁有43000名員工的跨國公司CEO。是的,秘書處就是一個有43000人的龐大組織,因為,這個“秘書處”其實就是聯合國全球范圍內所有行政機構的統稱。
他是這樣產生的:先由聯合國安理會閉門會議推薦出秘書長候選人,并進行摸底投票,一是看哪位候選人得票最多,是否過半數;二則看是否有紅票出現。
所謂紅票,指常任理事國的反對票。由于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所以拿到紅票的候選人鐵定無法上任。最著名的例子要數第六任秘書長加利,他在謀求連任時,拿到了15個理事國中的14票,但還是失敗了,因為美國給了一張紅票。
《憲章》第101條規定:“辦事人員由秘書長依大會所定章程委派之。”但現實中,他甚至連自己的副手,都不能決定。十幾位分管不同事務的副秘書長,表面上是秘書長“任命”的左右手,其實這項“任命”只是走個形式,重要的副秘書長職位實際上長期為大國所把持。
最大的權力是“提請注意”
接下來我們說說,秘書長在哪些具體事務上說了算。
這要先翻翻聯合國的“使用說明書”。《憲章》第一條規定,聯合國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這一條涵蓋了你看到的大部分關于聯合國的新聞。秘書長是怎么“領導”聯合國在和平與發展的道路上前進的?看《憲章》第99條:“秘書長可將其認為可能威脅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任何事件,提請安理會注意。”
請注意:秘書長只能“提請安理會注意”,絕無對安理會“下命令”的可能。也就是說,秘書長擁有的只是廣泛的“建議權”。
安理會可以提名唯一的秘書長候選人讓193個成員國去投票,還有權斷定侵略行為是否發生,也是唯一一個有權力宣布使用武力的機構。更關鍵的是,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美、中、俄、英、法)擁有一票否決權,只要他們投反對票,決議就不能執行。
秘書長必須伺候好大國,尤其是美國。每任秘書長心里都明白,這不僅關系到聯合國的生存,更事關自己的政治生命。
原因很簡單,美國政治軍事力量最強,繳納聯合國最多會費,聯合國的總部也設在紐約。中國外交官陳健曾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他在一次訪談中回憶,自己上班的第一天,時任秘書長安南便對他說,聯合國必須和美國一起工作。
那么,在安全事務之外,秘書長就“手握大權”了么?NO。
繼續讀《憲章》第98條:
“秘書長在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的一切會議上,行使秘書長的職權,并應執行各機構賦予之其他職務。秘書長應向大會提送關于本組織工作的年度報告。”
每年9月到12月的聯合國大會上,193個成員國代表團提交議案,辯論,表決……秘書長要在會上提交關于聯合國的年度工作報告。
(摘自《視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