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祝傳海
金永健,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病神經外科主任,留日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中青年神經外科專家、清華大學玉泉醫院腦血管病協作治療中心原負責人。擅長腦血管病的微創神經外科手術、神經介入手術,并對頑固性偏頭痛進行了長期研究,具有豐富的手術臨床經驗。
2002年回國后,獨立完成腦血管病的手術治療、神經介入治療等手術600多例。發表相關論文多篇,其中包括較有影響力的SCI論文2篇。獲北京市首發基金項目1項,留學歸國人員基金1項。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衛生系統經濟技術創新標兵”。
一件白袍,兩袖清風,三班奉獻,四季耕耘。這是對醫者生活的真實寫照,金永健的生活更是如此。20多年來,他在神經外科領域默默奉獻,生命在他手中得到新生。20多年來,他踏踏實實做學問,為我國偏頭痛的治療、微創手術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199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金永健在參加一次國內外專家交流會時,國內神經外科水平與國際上的巨大差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毅然決定自費遠赴日本國立高知醫科大學學習腦血管病的外科手術治療。2002年3月,金永健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并在日本規模最大的腦血管病治療中心(大阪國立循環器病治療中心神經外科 )學習進修半年,10月回國。
結束了漫長的求學生涯,他開始在自己的祖國履行救死扶傷的使命,開啟了頑固性偏頭痛研究之路。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近3000萬人正遭受偏頭痛折磨,其中在兒童和青少年群體中該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而頑固性偏頭痛在世界范圍內更是屬于很難控制的頑癥之一。
傳統上,偏頭痛一直由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只能緩解或延緩疼痛的發作而不能使偏頭痛得到根治,并且,偏頭痛的發病機制仍然不十分清楚。
通過多年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經驗,金永健認為,頭皮上正常的血管和神經之間是伴行的關系,互不壓迫,而偏頭痛病人的血管神經之間由于各種原因使血管對神經造成異常的壓迫或纏繞,這種壓迫并不會直接造成疼痛,而當情緒波動等各種原因使壓迫段的血管過度的舒縮以及內分泌的變化等各種原因使血液內的致痛神經遞質濃度異常改變時,壓迫段的血管會對神經產生一種異常的刺激,引起頭痛發作。
金永健獨辟蹊徑,他開創了一種叫微創神經的減壓手術,不僅可解除這種血管對神經的壓迫,而且能從根上徹底治愈偏頭痛。目前,該技術處于國內外領先地位,國內很多頑固性偏頭痛的患者接受這種手術并達到了理想的治療效果。這種手術方法不僅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而且治愈率非常高。
這種手術創新,可以說是我國神經外科專家在治療頑固性偏頭痛方面取得的一項新的突破。在這個過程中,金永健首次證實了神經減壓手術治療頑固性偏頭痛的有效性和確切性,并對傳統偏頭痛發病機制,提出了挑戰性的觀點。這種神經減壓手術的臨床應用,為長期忍受病痛折磨的難治性偏頭痛患者帶來曙光。
臨床管理雙肩挑,金永健同樣敢于創新。在航空總醫院擔任主任后,他打破了醫院聘請專家指導進行腦血管神經介入治療手術的慣例,在短短1年的時間里,就帶領科室獨立完成腦血管介入手術100多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他還領導科室率先在國內開展血管搭橋手術治療腦梗塞,處于國內同領域領先水平。秉持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金永健帶領科室開展的頸動脈狹窄的外科治療、煙霧病及腦內血管閉塞的外科治療、腦動脈瘤的外科治療以及腦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療等微創手術。對于科室長遠規劃,他告訴記者:“航空總醫院將結合地理優勢,和天壇、宣武等醫院加強合作,不斷培養青年人才,加大科研力度,請進國內外專家,壯大科研團隊,協作科室,整合神經內外科資源,致力于打造北京東北部地區神經科中心。”
仁心妙手,救死扶傷,相信金永健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醫學奇跡,在神經外科的道路上越走越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