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雪晴,楊思墨,李雨柳
(湖北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湖北 黃石 435002)
大學生情感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譚雪晴,楊思墨,李雨柳
(湖北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湖北 黃石 435002)
為增進大學生情緒健康提供依據(jù),探討大學生情感幸福感的特點及影響因素。通過分層隨機抽取502名大學生,采用情感幸福感量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應付方式問卷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大學生積極情感顯著多于消極情感,男生的消極情感顯著高于女生。社會支持與積極情感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情感顯著負相關;成熟型應付方式與積極情感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情感顯著負相關,不成熟型應付方式則正好相反。解決問題、自責、主觀支持、支持利用能預測積極情感23.1%的變異量,解決問題、自責、幻想、合理化、客觀支持能預測消極情感36.1%的變異量。因而社會支持、應付方式是大學生情感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情感幸福感;社會支持;應付方式
情感體驗在幸福感的研究中處于重要地位。情感幸福感是人們對不斷發(fā)生的生活事件的情感反應,包括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1]。一般來說,積極情感體驗越多,消極情感體驗越少,幸福感越強。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社會支持的個體有較高的幸福感[2],因為社會支持可以提供物質(zhì)、信息的幫助,增強歸屬感、自信心,還可以阻止或緩解應激反應,從而增加積極情感并抑制消極情感[3]。應付方式在情緒適應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4],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幸福水平[5]。本研究擬探討大學生情感幸福感的特點,并考察社會支持、應付方式對情感幸福感的影響,為增進大學生情緒健康提供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選取湖北師范學院大一到大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540份,有效收回50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其中男生136人,女生366人;大一171人,大二175人,大三156人;文科242人,理科260人。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20.86±1.26)歲。
1.2研究工具
1)情感幸福感量表。Diener編制[1],嚴標賓等人修訂,共14個項目,包括積極情感、消極情感兩個分量表。采用7級計分,1表示“根本沒有”,7表示“所有時間”。 得分越高,表明積極情感或消極情感越多。兩個分量表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79,0.81。
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肖水源編制[6],共10個項目,分為3個維度: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考慮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jù)陳琴[7]的做法,對量表中的一些項目進行修改。各維度的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77,0.79,0.79.
3)應付方式問卷。由肖計劃編制[6],包括解決問題、求助、自責、幻想、回避、合理化6個因子,共62題,各因子Cronbach α 系數(shù)在0.68~0.75之間。
1.3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處理。
2.1大學生情感幸福感得分情況
大學生積極情感得分為4.20±0.95,消極情感得分為2.78±0.8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2.40,P<0.001),大學生積極情感體驗顯著多于消極情感。
2.2不同特征大學生情感幸福感得分比較
大學生積極情感的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消極情感的性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生的消極情感顯著高于女生。大學生情感幸福感的專業(yè)、年級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大學生情感幸福感得分比較(M±SD)
2.3大學生情感幸福感與社會支持、應付方式的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表明,社會支持與積極情感顯著正相關(P<0.01),與消極情感顯著負相關(P<0.01).成熟型應付方式與積極情感顯著正相關(P<0.01),與消極情感顯著負相關(P<0.01),不成熟型應付方式則正好相反。見表2.

表2 大學生情感幸福感與社會支持、應付方式的相關分析(r)
2.4大學生情感幸福感與社會支持、應付方式的回歸分析
分別以積極情感、消極情感為因變量,社會支持、應付方式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進入積極情感回歸方程的變量是解決問題、自責、主觀支持、支持利用,能聯(lián)合預測積極情感23.1%的變異量。進入消極情感回歸方程的變量是解決問題、自責、幻想、合理化、客觀支持,能聯(lián)合預測消極情感36.1%的變異量。見表3.

表3 情感幸福感與社會支持、應付方式的多元回歸分析
大學生積極情感體驗顯著多于消極情感,說明大學生對生活比較滿意,更多體驗到愉快、振奮、自豪、感激、愛等情緒,較少體驗到難過、生氣、羞愧、擔心等情緒。情感幸福感的專業(yè)差異不顯著,可能與文理科大學生生活、學習環(huán)境相似有關。從大一到大三,盡管各年級所面臨的應激性事件各不相同[8],但所引起的情緒波動可能從總體上趨于一致,因此大學生情感幸福感的年級差異也不顯著。男生的消極情感顯著高于女生,與以往研究結(jié)論一致[9],可能與男生生活壓力和婚戀壓力高于女生有關[10]。
社會支持與積極情感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情感顯著負相關。說明社會支持越多,幸福感體驗越強,與以往研究結(jié)論一致[11]。成熟型應付方式與積極情感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情感顯著負相關,不成熟型應付方式則正好相反,說明應付方式能調(diào)節(jié)情緒感受[4]。
回歸分析顯示,積極情感、消極情感的預測變量是不同的,這或許從某一層面證實了積極情感、消極情感是兩個獨立的維度[1]。在應付方式各維度中,解決問題、自責都進入了積極情感、消極情感的回歸方程,說明這兩種應付方式對情感幸福感的影響更為重要。解決問題可以消解應激源,緩解壓力,有利于增強幸福體驗,而自責容易使人的自信降低,讓人產(chǎn)生沮喪、悲觀等不良情緒。因此,高校應注重學生應付方式的訓練,引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等成熟型應付方式,避免自責等不成熟型應付方式,以提升幸福感體驗。在社會支持各維度中,主觀支持、支持利用進入了積極情感的回歸方程,而客觀支持進入了消極情感的回歸方程,說明客觀支持越多,消極情感體驗越少,主觀支持、支持利用越多,積極情感體驗越強。因此,高校應給予學生多方面的支持,讓學生感受到這些支持,并培養(yǎng)學生主動利用支持的意識和習慣,以減少消極情感,增強積極情感,從而提升幸福感。
[1]邱 林.情感幸福感的測量[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11,5:137~142.
[2]嚴標賓,鄭 雪.大學生社會支持、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6,22(3):60~64.
[3]任志洪,葉一舵.國內(nèi)外關于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152~158.
[4]Hammen C. Interpersonal stress and depression in women[J]. J Affect Disord, 2003,74(1): 49~57.
[5]凌 宇,朱翠英,劉文俐.大學生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25(2): 168~170.
[6]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127~131, 109~115.
[7]陳 琴.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8):637~639.
[8]傅 納,夏培芳,周 霞. 大學生壓力、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年級差異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3):365~368.
[9]熊 猛,葉一舵.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9): 1222~1224.
[10]王道陽,姚本先.當代大學生壓力源調(diào)查分析[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6,6:468~470.
[11]宋佳萌,范會勇.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學進展,2013,21(8): 1357~1370.
Influencingfactorsofaffectivewell-beingamonguniversitystudents
TAN Xue-qing, YANG Si-mo, LI Yu-liu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 China)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ir emotional health,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ffective well-being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by using Affective Well-being Scal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Coping Style Questionaire were used for examining 502 university stud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scores of positive affection was higher than negative affec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egative affection of male students and female students.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social support positiv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positive affection, and negativ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negative affection. Mature coping style positiv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positive affection, and negativ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negative affection. Inmature coping style had the contrary results. Solving problem,self-accusation, subjective support and support utilization could explain 23.1% variance of positive affection,and solving problem,self-accusation, fantasy,rationalization and objective support could explain 36.1% variance of negative affection. Conclusion showed that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ffective well-being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ffective well-being;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2014—05—13
湖北省人文社科項目(2012Q019)
譚雪晴(1977- ),女,湖北枝江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R395.6,B844.2
A
1009-2714(2014)03- 0031- 04
10.3969/j.issn.1009-2714.2014.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