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嘯虎
摘 要:作為職業教育重要改革方向的工學結合模式,在當前國內職業教育院校的實施中處于一個徘徊停留階段。本文提出以責權利一致原則來管理各個工學結合主體,進而推動工學結合的深入實施,是提高我國職業教育水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責權利相一致 工學結合 學校 企業 政府
2005年10月國務院頒發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2006年3月教育部發文《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中均指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實現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突破,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工學結合中最后一年的頂崗實習制度早在20世紀末職業學校里就全面實施了,這里不再贅述。
本文主要討論目前在中職教育的前兩年或者高職教育的前四年中深入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問題。當前全國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實施工學結合很難深入,效果并不理想。筆者就此談談這一問題的原因和實施的對策。
一、工學結合難以深入的原因
1.政府部門責權利不一致
政府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只有教育部門有點熱情,發了幾個文件意見,實際可操作性基本沒有。其他如稅務、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等主管部門沒有任何責任及權和利,工學結合也就難以深入實施。
2.企業方面責權利不一致
要求企業承擔責任,拿出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崗位給學生提供工學結合教學實踐,但企業的利益卻沒法保證。學校的教學內容或者說學生的技能水平與企業職業崗位要求不相適應,企業的利益沒法保障。其次工學結合的生產安全利益沒有明確保障,再者企業師傅對學生實踐的指導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
3.學校方面責權利不一致
要求學校搞工學結合,但教育部門或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特別是對學生和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還是老的一套,也就是責任跟利益不一致。而且學校又沒有權力去強制某個企業開展工學結合。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指導教學實踐只有責任沒有利益。
二、責權利一致深入實施工學結合
責就是應當擔負的責任,是職務上所對應的應承擔的義務,是分內應做的事情。權就是權力,是個人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是國家行政體制與行業業務運行中所賦予特定人(單位)的支配力量。利就是利益,也就是得到的好處,利益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可以是獎勵,也可以是處罰,獎勵是“正利益”,處罰是“負利益”。責權利三位一體,即責任、權力、利益均統一于責任承擔者,責任者既是責任的承擔者也是權力的擁有者和利益的享受者。
責權利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一般都說責權利要對等,才能調動積極性。也就是說負有什么樣的責任,就應該具有相應的權力,同時應該取得相對稱的利益。責權利三者之間,責任是傳導層次,也是關鍵環節。離開了責任,權力就會落空,當然利益也就喪失了。責權利在管理過程中,既是相關的,也是一致的。
1.政府部門的責權利一致
工學結合是國務院要求推進的,學校主要受教育部門和財政部門管理,企業方面的主要管理部門有稅務部門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必須給這些部門在工學結合中明確一致的責任和權力,才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首先立法部門,比如全國和地方人大或者國務院的責任就是制定法律來確定教育、財政、稅務、人社等各相關主管部門的責任權力,例如1996年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建議將《職業教育法》第二十七條的后面增加“其中用于工學結合的財政性經費不低于百分之幾?!边@樣,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利益就得到一定法律的保障。人大的權力就是督促檢查這些法律法規是否被很好實施。
教育部門也應該是責權利一致。教育部門的一項重要責任就是搭建工學結合的平臺,提供企業信息給職業學校選擇,指導促成工學結合的完成。通過這個平臺,一個學??梢耘c多個企業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就是一個專業的學生也可以分階段跟多個不同企業校企合作。同理,一個企業也可以接受不同學校的相同或相近專業學生來工學結合。教育部門可以利用管理權力使學校領導強化其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將校企合作作為一項年終績效考核的指標。這樣校長就會認真做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工作。同時給予教育部門一定財政補貼審核權力,比如審核職業學校申領工學結合財政補貼是否合法真實有效,審核企業申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稅費減免及財政補貼是否合法真實等。
財政部門應明確責任,對學校和企業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可按實際項目的學生數享受適當的財政補貼,每年申領一次。
稅務部門應明確責任企業接受學生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按學生數享受企業所得稅方面減稅政策。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明確工學結合期間的學生可享受國家醫療和工傷方面的保險補貼。比如,如果這些學生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保險費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憑票全額補貼。如果企業為工學結合的學生購買意外傷害的商業保險,則憑保單發票在一定保額范圍內由人社部門向企業全額補貼。補貼經費國務院文件中已有表述可由教育費附加中撥付。這些政府部門應規范企業接受工學結合的行為管理,比如江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聯合下發了蘇勞社勞薪[2001]24號文《關于規范企業接納在校學生實習和勤工助學活動的通知》,這就是很好的探索嘗試。
2.企業方面的責權利相一致
企業的利益就是立法確定各政府部分給予企業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等方面的優惠,及企業通過接收學生來工學結合,為企業提供選擇優秀工人的機會。
企業的責任就是接受合作學校的學生,配合學校完成工學結合。具體如安排車間技術骨干跟學校指導老師一起制定工學結合具體實踐方案,安排技術骨干和專家配合學校完成專業課程的開發編寫。企業還應安排好車間主任和每個學生的指導師傅管理好學生的教學實踐。建議《職業教育法》第三十七條增加規定:“如果連續2年不接納職業學校學生教學實習的企業必須5倍繳納教育費附加、事業組織年終績效考核減少30%?!眅ndprint
企業的權力是對外行使選擇合作學校的權力和對內行使管理權力,監督管理車間主任和指導學生的師傅有沒有認真指導學生達到校企一起制定的教學實踐目標。指導師傅的責任是指導學生學會一線操作技能,也就是必須完成教學實踐的目標。指導師傅的權力就是考核學生每一天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作為學生學分的一個考核部分。企業對內以責權利相一致原則建立管理制度是很普遍的,這里不贅述。
3.學校方面的責權利一致
學校方面的責任就搞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責任(具體有專業規劃、課程開發、師資建設、教學評價、招生就業、學生管理等)。學校方面的權力就是對內可以責權利一致的原則行使管理參加工學結合的師生權力,比如要求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下企業實踐兩個月并以此作為考評教師評職稱評優秀的一個指標;以要求學生必須保質保量完成工學結合的企業實踐作為考核學生能否畢業的一票否決條件等。學校的利益有教育和財政部門的工學結合專項財政補貼為經濟效益,還有企業社會對學校的好評利于以后招生,學生能力高于其他學校,畢業后就業率高,形成就業帶動招生的良性循環,形成社會效益。
學校專業指導教師的責任有:凡是專業教師必須平均每年下企業教學實踐和指導學生工學結合一個月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指導老師的權力有:代表學校在企業中行使管理學生工學結合中所遇各方面問題的權力,比如評定考核學生的教學實踐學分和強化學生思想教育處分違紀學生以及跟企業溝通協調等。指導老師的利益有:下企業指導學生工學結合教學實踐作為評職稱評先進的優先條件;同時按時間和學生人數給予一定的補貼(交通費、通訊費、住宿費、餐飲費等)。
學校學生方面的責任為必須接受學校和企業的管理保質保量完成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內容,否則不得畢業。學生利益是凡是參加工學結合的學生由部門派專業教師跟班進企業指導參與考核,所得實踐學分比在校上課要高一倍,同時吃住都不要自己出錢,甚至實踐時間長的后期有的企業還發生活費。以后畢業后在工學結合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可能被多家企業爭搶,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責任既是權力的過程,也是管理的過程;利益既是權力的實現,也是管理的實現。不應該有沒有責任的權力,也不應該有沒有權力的責任。同樣,不應該有沒有權力與責任的利益,也不應該有沒有利益的權力和責任。這就清楚地說明,管理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責權利結合與統一的過程,當然也是責權利使用與實現的過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涉及宏觀的政府部門管理和微觀的企業內部和學校內部管理,如果都以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去設計并實現,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必將不斷深入實施取得更多成果,也將是提高我國職業教育水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和教育專家能積極探討,推動我們國家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
參考文獻:
[1]邸麗霞.當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問題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0(4).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