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黎升
摘 要:筆者針對如何有效地開展運動技能教學這一問題,分析了輔助練習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意義,依據原則設計了三種策略并用案例加以分析,為進一步提升運動技能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一種思路和策略。
關鍵詞:輔助練習 運動技能 設計策略
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而身體練習具有一定規范的動作技能。離開了技能,體育教學就失去了目標實現的基礎。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只有有效進行運動技能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和終身發展,彰顯體育課程的性質,展現自身的價值和專業素養。
一、輔助練習在技能教學中的作用
運動技能輔助練習,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學習某一復雜或難度較大的動作,根據完成該動作所需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而設計的輔助動作練習。其目的是通過輔助動作的練習來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使學生更好、更容易、更有興趣地學習和掌握主動作的運動技術。
1.輔助練習是形成運動技能的臺階
運動技能一般由身體姿勢、運動軌跡、時間、速率、速度、力量、節奏等基本要素綜合構成。教師如能較好地剖析運動技能的動作結構和完成該技能所需的身體素質,并據此選擇和設計出一個或一系列的輔助動作,通過一定的有效練習,這就為學生技能的學習和形成搭建臺階。
2.輔助練習是實現有效教學的策略
如果教師“教材”式地進行教學,課堂教學和學生練習就會較為單一、枯燥,尤其是連續性運動技能,如跑步等,一般學生練習興趣和收效較低。教師如能根據運動技能特點,有效地進行專項輔助練習的設計和選擇,改變練習的內容和形式,并在課堂中有效地組織實施,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還能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和成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輔助練習是豐富教學內容的手段
輔助練習作為運動技能學習的臺階和橋梁,賦予了教師選擇和創編教學內容廣闊的空間,同時,教師若能創編和設計出豐富的、新穎的輔助練習,就能豐富和充實體育教學內容。
4.輔助練習是教師專業素養的展現
體育是以技藝、情意為主要特征的實踐類綜合學科,如何將“靜態”的教材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運動技能,這是體育教師重要的學科專業素養。運動技能輔助練習的設計是教師對運動技能教材的研讀、對運動技能教學相關規律的認識等整體的綜合智慧成果。
二、輔助練習在技能教學中的設計策略
筆者依據循序漸進激發興趣技能遷移的原則或規律,設計了漸進型、激趣型、遷移型三種輔助練習策略。
1.漸進型輔助練習設計
(1)設計理念。在運動技能教學中,要求教師遵循“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化整為零”循序漸進教學原則。采用完整練習還是采用分解練習更有效,取決于運動技能的復雜程度,即取決于運動技能學習的難度。一般地說,體制化程度高,復雜性小的動作技能,適合于采用完整練習法;體制化程度低,復雜性大的動作技能,適合于采用分解練習法。
(2)設計案例。
①動作分解型。針對動作多、較為復雜且動作體制化程度低的運動技能的學習,需要采用“化整為零”的教學策略,進行合理的、系統的技能分解“單元計劃”,并進行可行的、有針對性的階段教學設計課時教案,使學生逐步過渡、逐步形成,從而,整體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成效。
案例一:《跳遠——踏跳》【動作分解輔助】
跳遠運動技能教學,根據技能動作特點和結構,一般分解為:助跑、踏跳、過桿、落地四個動作階段進行單元教學,但在單元教學中,還需將各階段動作進行分解教學,如:踏跳階段單元教學,可分解為:確定踏跳腿、確定踏跳身體姿態(手臂、身體、腳型等)、確定助跑與踏跳的銜接(助跑最后一步)等動作分解,根據各分解動作的階段和特點,設計出如“開火車”(確定踏跳腿;強化上擺手臂姿態)、“踩氣球”(強化踏跳腳型)、“定距起跳”(強化助跑與起跳的銜接)等等,相應的細化技能輔助練習。
②技能簡化型。針對體制化程度高,復雜性小,一般不適合采用完整教學方法的動作技能,可采用技能簡化的輔助練習。技能簡化的類別一般有:降低速率、高度、難度;改變方向;放緩節奏;縮短距離;改變姿態;簡化規則;器材輔助等方法進行。
案例二:《中長跑——跑的節奏》【縮距簡化輔助】
對400米中長跑——跑的節奏教學,為讓學生了解和初步掌握適合自己的中長跑節奏,可以設計并采用“定距定時”跑的輔助練習,具體做法是: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建立時間目標;根據學生制定的時間目標,確定50米的一般跑速;在音樂背景和老師的時間提示下,進行50米的定時跑,建立400米的節奏感念;當學生基本能控制50米距離跑的跑速后,逐步延長距離,最終逐步形成和建立目標成績的跑步節奏。
2.激趣型輔助練習設計
(1)設計理念。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確實是學生學知識長能力的內在動機,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無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2)設計案例。一些連續性運動技能和封閉性運動技能,以連續、不間斷的方式所完成,且持續時間較長,學生較易產生厭倦和枯燥的心理,同時,較長時間的單一練習,也會削弱學生的練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創造性地增加和改編練習的形式和方法。
案例三:《跨欄——擺動腿》【器材激趣輔助】
在跨欄—擺動腿的技能教學中,就可以借助“手扶滑板”器材來進行激趣輔助教學和練習,具體做法:讓學生雙手扶在滑板手把,單腿(攻欄腿)支撐在滑板,先在老師的指導下,原地了解擺動腿動作的要求和規格并模仿;在學生能基本進行原地模仿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擺動腿有節奏的后擺,在滑行中模仿擺動腿的過欄動作;當學生能基本完成行進間模仿時,可以引導學生從欄架的一側滑過,用跨欄擺動腿的方式過欄,進行實際過欄練習。endprint
3.遷移型輔助練習設計
(1)設計理念。在各項運動中,都有大量各不相同的動作,各種動作之間可以相互作用。已掌握了的動作技能對新技能的形成發生積極影響,能促進技能的形成,叫技能的遷移。恰當地運用遷移規律組織教學,安排學習,有利于進行新動作技能的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2)設計案例。
①動作遷移型。在眾多運動技能中,有許多動作技能具有相似性,可進行動作遷移型輔助練習在運用動作遷移規律時,需十分注意讓學生通過對比體驗A動作與B動作的差異性,因為有時A和B動作技能只是相似,而不是等同。
案例四:《標槍——出手用力》【動作遷移輔助練習】
標槍揮臂動作與擲壘球的揮臂動作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可以從擲壘球的揮臂動作引入教學,通過讓學生回憶并練習擲壘球的揮臂方法,引出標槍教學,但由于標槍屬于長器械,在握器械和出手動作中,存在較大差距,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和體驗。
可以設計“擲接力棒”的輔助練習,具體練法:讓學生側向握棒頭進行投擲練習,并觀察接力棒空中運行的方式;讓學生側向握接力棒的中端進行投擲練習,并觀察接力棒在空中運行的方式;對比前兩種投擲的練習,使學生明白“握棒頭投擲,器材在空中打轉向前,并可以利用器材打轉的慣性,使器材投擲得更遠;握接力棒的中端投擲,器材是在空中是滑行,不能打轉,主要靠揮臂賦予器材的力”;讓學生根據觀察和體驗討論“擲長器械與擲短器械握法與出手手型的不同”,最終得出“擲長器械最后出手需比擲短器械更多向前上方送的力”;在基本感知動作技能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摸桿練習。
②心智遷移型。運動技能的學習和形成過程離不開心智,離不開對運動技能的分析和綜合,離不開完成運動技能的心理準備和所需情意,教師只有關注并在教學中落實運動技能心智培養,學生才能有效、完整的掌握動作要領、規則,形成運動技能。因此,教師應十分關注運動技能心智培養。
在眾多運動技能中,相近或相似的運動技能心智比比皆是,同時,生活體驗和經歷也為一些運動技能提供了相近或相似的心智。這就給我們設計輔助練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思路。
案例五:《籃球——原地運球》
在籃球項目中,運球是為了更好地控制球,尋找突破和傳球。在學生初步掌握籃球運球的手型和用力方法、部位等基本動作要求時,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運球能力和護球意識,可設計“你運我搶”的教學輔助游戲,具體做法:將籃球的運球及搶斷球規則作為游戲規則,讓學生在籃球規則下,進行定時1對1對抗游戲練習。
通過模擬實戰中兩隊對抗的練習,既促進學生進一步提升原地運球能力,又讓學生了解并運用相關規則,并為其后的實戰積累運護球和籃球規則的心智技能,同時也為日后的籃球教學的心智技能遷移打下基礎和作準備。
四、結束語
通過有效的運動技能輔助練習的設計,并在體育技能課堂中有效實施,能為學生搭建掌握運動技能的臺階,進一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和提升,也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趙寶珠.淺談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行動策略[J].才智.2008(24).
[3]王璐萍.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有效性教學案例探析[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3).
[4]邵偉德等.體育課堂組織教法與教學手段的有效性與例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0(8).
(作者單位:余姚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