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紅燕
摘 要: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職業性和社會需要性,因此在進行煤礦電工教學中,一方面需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需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再發現”“再創造”能力。探究性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模式,能夠提供職業院校的這種教學需求,因此準確引入探究性教學是提高職業院校電工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 職業院校 煤礦電工教學
煤礦電工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學生對煤礦電工專業知識的了解、掌握、運用、創新,能夠獨立或者合作完成礦井供電系統的一系列工作。電工類專業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還要求“會學”,職業院校的煤礦電工課程教學不單是電工知識的傳遞,更應該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最終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塑造。探究性教學與探究性學習,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方面具有獨到優勢。因此,將探究性教學模式運用到煤礦電工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制定合理目標任務,從教學主體上激發探究欲望
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探知欲望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根據學生及煤礦電工專業特點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巧妙設置知識的延伸空間,使學生在學習和接收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舉一反三的機會,能夠從課堂設置的內容出發進行知識點的轉換和延伸,具有思維轉換和發散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合理設置目標任務,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將知識放在實際的相關工作案例中來,讓學生置身于實踐工作中,自主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樂于學習。
二、引入實物,以實踐為探究式教學的基礎
實施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枯燥的理論知識點往往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并且也無法使其將電工知識與實際工作或實物結合起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實物進行演示和操作是探究性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認識、了解、操作實現與所學知識點的融合,進而在結合知識的同時發現問題,延伸思想,產生再創造的欲望。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講解煤礦照明信號綜合保護裝置時,引入裝置的圖樣,使學生結合圖樣,自主地發現問題,然后找到問題對應的知識,進而解決問題,這樣獲得的知識更加牢固,也更加實用。
三、合理運用虛擬工具,為探究式教學提供仿真空間
煤礦電工學科需要大量的實踐來配合理論知識的學習,因此實驗室成為職業院校進行電工專業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但是目前職業院校的實驗室不足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往往參與試驗的學生遠大于實驗室可提供的實驗機會,且實驗室的特點決定了試驗多為驗證性試驗,設計性、綜合性、探究性實驗非常少,無法給學生提供思維發散和思維創造的機會。基于此,引入虛擬技術實驗室成為必要。所謂虛擬技術實驗室,就是運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設計煤礦電工虛擬系統軟件,使學生能夠通過計算機進行虛擬性的設計,其設計效果與實踐一致。比如在虛擬系統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結合所學知識,設計各種電路。另外,由于虛擬系統是在理想環境下進行設計的,與現實具有細微差異,這就需要學生提前考慮到這些誤差,并分析排除誤差。這種虛擬工具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增強了學生實踐能力。
四、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分級設置探究層次
煤礦電工教學的教材及課程的設計需要保持充足有序的思維發散空間,合理設置問題,善于引導學生提出疑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結合教材引導學生自主性解決問題。不同學生的思維及認知水平是存在差異的,其學習能力和基礎亦不相同,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按照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設計,針對不同理解程度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體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教課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當,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探究式學習方法解決相應問題,獲得相應收獲。體驗收獲的喜悅感之后,每個學生都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五、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和方法
煤礦電工學科是動手能力要求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老師是引導者,學生是探究者”。教師需制定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給學生制定一個思維活動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不至于無限發散。針對學生的不同要求適當點撥,給予啟發,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考方向和方法。當遇到問題時,盡量提供實踐機會,運用實踐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鍛煉其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和手腦結合的能力。通過在實踐中自主性解決問題,能夠使學生在實踐嘗試中提高其探究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高勇.淺析中專院校電工實驗探究式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才智,2011(12).
(作者單位:大同煤炭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