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春

人物小傳:
徐海濤,大慶油田采油三廠三礦北二十聯合站站長,曾獲大慶油田公司杰出員工、優秀共產黨員、工會積極分子、廠“十佳”隊長等稱號。
2011年12月的一天,第三油礦北二十聯合站內一片歡騰。經過一番苦戰和焦灼等待,油田公司金牌隊、站評比結果揭曉——北二十聯合站榮獲油田公司唯一的金牌注水聯隊!
大伙都知道,這驕人成績的取得,站長徐海濤功不可沒!
36歲的徐海濤在這里已經“駐扎”7年了,75名員工、6個大班組、75臺機泵設備、42臺大小容器、4.8萬平方米的管理面積以及全礦每天2萬立方米的水質處理,對于一個資歷并不深的青年人來說,擔子不輕。
徐海濤剛到二十聯合站當副站長不久,一個老工人給他來了個“下馬威”。
這時,站長發話了:“你們欺負海濤不了解情況、不懂技術是不是?”
徐海濤頓感臉上一陣陣發燙。他當晚沒回家,捧著流程圖,在站房里一處一處查看、對照、思索……兩個半月后,他把全站各個崗位的流程吃得透透的。為摸索出最佳“反沖洗”間隔時間,后來已是站長的他連續一周“泡”在污水崗上,每天親自取樣、化驗,累計反復對比分析了300多個水樣,將最佳“反沖洗”時間鎖定在七至八小時之間。憑著技術實力,他成了職工們的“主心骨”。
他的鉆研精神影響了全站職工。2010年年底,他發動員工為能效對標工作獻計獻策,一時間,全站人都成了“革新迷”。由崗位員工直接創意制作或實施的節能水箱、節能燈管、光控路燈、節能指標管理措施牌等一系列節能小成果應運而生,這個在第三油礦并不起眼兒的小站成為名副其實的節能示范站。
很多來過北二十聯合站的人都對徐海濤牽頭研制的“冷卻水再利用裝置”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不僅僅是因為這項革新成果可以每年節約7200立方米清水,經濟效益巨大,他們更感動于徐海濤為此“搭”進去的心血和工夫。
為了上萬方的冷卻水不再隨污水白白注入地下,他在一個月里繪制了十多張圖紙,改動了上百次,又指揮安裝了300多延長米的管線。他和職工們一起琢磨管線的走向,分析壓力的部位,研究如何確保冬天停電時這套露天的流程不會上凍。經過一百多天的摸索試驗,成功試制出“冷卻水再利用裝置”。該裝置被油田公司評為技術革新三等獎、采油三廠技術革新一等獎。接著,他又趁熱打鐵,成功研制了“紫外線殺菌器間歇性投運方法”,年節電近11萬度,節約燈管成本26萬余元。
2011年10月27日,油田公司節能現場推進會要在北二十聯合站召開;10月28 日,全油田注水聯隊要進行驗收檢查。面對兩個重量級的考驗,已經五個月沒休過周末和節假日的徐海濤又是三天三夜“連軸轉”——他要讓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達到金牌標準。結果,現場會頻獲好評,檢查贏得金牌,而他卻累倒住進了醫院。
有人不理解地問他:“你這是圖啥呀?”
徐海濤露出一絲苦笑:“干,就得干出個樣兒!”
自徐海濤擔任站長以來,二十聯合站先后獲得“廠先進集體”“油田公司環境保護綠色站隊”“油田公司節能示范站”“油田公司金牌注水聯隊”“油田公司先進集體”等稱號,在油田內外美名遠揚。
2012年6月,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派員到北二十聯合站調研能效對標工作,近400名全國同行來這里參觀學習。人們在領略了這個小站的先進做法的同時,也都記住了這位了不起的金牌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