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燕
課堂教學是一種雙向互動的模式,而提問便是互動最好的引路者,將提問應用于英語課堂中去,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一、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讓學生主動提問是指讓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課前探討等方式進行學習后對這一節課所要講解的問題進行提問,這樣既可以反映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幫助老師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也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轉變學生單純依靠老師,被動式學習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課前預習的重要性,為學生明確每天所應當預習的內容,給學生勾畫出新的單詞、語句和段落,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去學習,在上課時便會形成一種定向思維,明確什么是重點、難點,自己哪一方面是薄弱環節,哪一點是還不明確的,是需要老師解答的,形成一種質疑精神和提問心態,讓學生去有意識的進行學習。然后在老師的幫助下積極主動的融入課堂學習環境,獲得知識的鞏固和疑難問題的解答。例如我們在學習九年級上冊Unit 1 The Changing World中的Topic 1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時,便可以設立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去思考“How was you trip?”、“Did you have a good summer holiday?”等等,這可以激發孩子的課堂學習興趣,讓學生去主動的思考,而讓學生去自主提問,自主想象,可以使得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同時也會讓學生對自己的假期做一個回顧,使孩子的心情更加愉悅。實踐證明,讓學生積極主動提問,會使死氣沉沉的英語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使消極被動思想開小差的學生變成精力集中、積極主動的學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和起點,達爾文認為“想象是人類一切功能中的皇后”,所以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注意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的思維活躍度更高、使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提高。新課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造精神。例如八年級上冊Unit 1 Playing Sports Page 1,主要是講了be doing to和will的用法,在學習新知識后,老師便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場景讓學生們去模擬,讓學生處于那樣的一種場景去學習,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性的提問。我們可以讓學生兩兩一組,想想雙方是在路上偶遇,然后開展一系列用到be doing to或是will的對話,例如A“Where dose she want to go?”B“She will go to Austrasia next year.”等。當然,提問的形式是多樣的,并非局限于一個層面內,老師應勤于思考,不拘一格,勇于創新,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引導學生樹立學好英的自信心
《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態度目標指出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應當樹立良好的自信心,敢于試用英語與同學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并敢于克服在英語中所遇到的難題,可主動向他人求教。要想使學生樹立其自信心,首先老師要注意到孩子學習的差異性,有計劃、有目的去提問,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為不同的學生設立不同的問題,是每位學生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對于那些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提問那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對于那些英語成績相對較差的同學則可以提問那些相對較為簡單的問題,或是對昨天的英語學習做一個簡答的回顧式提問。這樣可以讓每位同學都體味到成功的喜悅,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感。其次,在提問過程中,若是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亦或是回答的較好,我們便要給予表揚,大聲的對他們說“Good! You are right!”并帶領全班同學鼓掌;對于那些回答的不太好的同學也不要忙于批評,而是要對他們給予安慰,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最棒的,并和他們一起找出答案。最后,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也要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對于那些不愛回答問題,或是基礎較差的同學我們可以用Yes or No問句、選擇疑問句、True or False判斷題形式,以緩解后進生的壓力,對于成績較好的同學,可以以Do you think......、when、what等形式去讓他們進行解答,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可以獨立思考,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總之,英語提問式教學就是一個不斷“設疑”、讓學生“質疑”、引導學生“解疑”的過程。所以為了讓這一過程充滿情趣性,老師在設立問題時便要巧而精、活而新,讓問題的設立富有層次感和連接性,并依據問題進行情景設立,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真正的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