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銘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優秀的內容,特別強調對個人修養的提高。“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表達出了學子文人對社會、對人生的一些最為實際的想法:當一個人能力小的時候則不斷地完善自己,當一個人能力大的時候則去發揮更大的作用。初中學生可能還不能理解這樣深奧的內容,但是在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中也有適用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內容,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時候應該予以重視,加以利用,以促進班風的完善,幫助學生培養優秀的傳統美德。
一、以學生為本,輔以傳統美德,完善班風
以學生為本的意思是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個體地位,在整個班級的教學管理中應該將德育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上,要認識到德育的基礎性作用。在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情況下,認真觀察每一位學生的特征、性格、心理狀況,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初中學生正處在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要通過各種手段,結合各學科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培養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完善整個班級的學習環境。
1. 可以采取多媒體的教學管理方式,運用互聯網的一些優秀的影音、視頻資源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教育的輔導教學。通過口頭語言進行德育教育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學生無法理解,也無法觀察到兩種不同的行為會造成怎樣的后果。通過利用影音資源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可以讓學生擁有更直觀化的印象,提高學生對一些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的認識。例如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講述文化的紀錄片,如時下很火的《舌尖上的中國》《地理·中國》等,其中不同的飲食文化、不同的地理環境的紀錄講述中涉及到的中國人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思想品質、道德內容都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結合各學科的具體教學內容,還可以在不同的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傳統美德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無論是語文、英語,還是思想品德、地理、歷史學科等,都可以根據其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例如,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在學習《敬畏自然》的時候,要讓學生思考怎樣去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相處、與人和諧相處。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將會發散思維,將與自然和諧相處也運用到與人的和諧相處中去。同時,通過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從關注我們身邊的小環境開始,如班級環境、校園環境、自己小屋內的環境等,著眼于基本生活,學會友好地對待環境。
二、積極地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要積極有效地開展傳統美德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隨意評價學生。這樣的方法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還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影響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因此,結合新時代的環境要求,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管理理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1. 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組織各類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生活的實際體驗中去。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道德教育都具有說教的性質,這往往會令學生反感,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還要增加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內容,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生活中去,接受生活的教育。例如,通過講述一些優秀人物的光榮事跡,或者學生身邊的一些人的,一些同學的光榮事跡來啟發學生,讓他們互相交流學習。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如幫助留守兒童,幫助孤寡老人等。還可以聘請一些優秀的專家、藝術家老師來校舉辦關于民族文化、傳統道德的講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2. 傳統美德教育還要與現代教育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學習與人交往、基本禮儀、珍惜時間、不斷努力、積極進取、誠實守信等基本素質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以達到傳統美德教育的最佳效果。通過與人相處、誠信程度、學習堅持程度、著裝整潔等各個因素的綜合評價,評出學校的文明標兵,樹立榜樣,讓其他同學進行學習與交流,以提高學生的傳統美德的學習氛圍,樹立更好的班風、校風。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