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金
教師的成長需要學習再學習,而一課多評是使教師成長的好方式。本學期福建省龍巖師范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我校”)開始采用了一課多評的教學方式,這給老師們的成長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平臺。這學期我校很多年輕老師都參加了一課多評,看著他們在一課多評的活動中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覺得特別欣喜。陳倩老師是我們低年級的老師,她在執教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18課《四個太陽》第二課時的過程中,我聽了四次課,經過四次磨煉,陳老師無論在教學設計還是在個人素質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我也受益匪淺。
一、目標一次比一次清晰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總的指導思想,統帥著整個教學過程,決定著教學內容的取向和課堂教學效果,所以確定好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確定好目標,首先要熟悉課標、吃透教材、心中裝有學生。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18課,這是一篇極富兒童情趣的課文,作者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 四個季節,表達了四個美好的心愿。課文的語言簡潔,生動優美,充滿童真,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感到親切、愜意。一年級的學生比較熟悉太陽及一年四季的特點,對太陽與四季的聯系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可是不同顏色的四個太陽,學生卻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陳老師在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太陽的段落,感悟作者借助太陽表達的美好心愿。
剛開始確定目標時,陳老師對第一、二課時的教學任務安排不夠合理,教學重難點不夠明確,結果造成前緊后松的現象。后來經過調整,再認真地鉆研教材,目標一次比一次清晰。
1.進一步明確兩個課時不同的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讀通課文、識記“掛”“街”等生字、了解四個季節的特點,學寫“陽”“光”“臉”等字;第二課時重點感悟作者畫太陽表達的心愿,并能說出自己心中的太陽,學寫“園”“因”“為”等字。
2. 突破重難點
在導入復習生字的時候,剛開始陳老師對所有生字進行復習,這樣面面俱到又沒有效果,后來抓住幾個容易讀錯的和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溫暖”“凍僵”等詞,借助精美的課件和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興趣盎然地復習生字。這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氣氛中去學習。
3.詳略得當
在理解“四個太陽”部分內容時,詳略進行修改。初次講課,除了紅紅的太陽略講,其他三個太陽分析的太多,導致內容太多,時間很緊。進行修改后,突出“金黃的太陽”為重點,每個季節的太陽的語言訓練方式和教學方式有所區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借助畫太陽表達的美好心愿,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有效地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語言一次比一次優美
教師的語言美如春風化雨、如涓涓細流,可以滋潤學生的心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中。第一、二次試上時陳老師語言比較不簡練,過渡不自然,環節銜接不緊密,通過一課多評,陳老師做到教態親切、過渡自然、語言一次比一次美!
1.過渡句設計美
如導入復習生字時,老師說:“上節課,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四個季節,讓我們再來叫叫他們的名字吧!四季姑娘聽到你們能叫出他們的名字真高興!秋姑娘還帶來了紅紅的大蘋果獎勵你們,趕快摘走吧。”讀了大蘋果后面的生字,老師又說:“小火車順利地開到了陽光車站。你能讀對躲在后面的詞語嗎?誰愿意來試試?”在老師富有童真童趣的語言引領中,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讀著生字,很快就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
2.激勵性語言美
如學了金黃的太陽后,老師說:
“瞧,這些孩子們有了太陽的溫暖,玩得多開心呀!你想把溫暖的感覺送給大家嗎? 讀讀這段話吧。 ”指導寫字后,老師說:“小畫家把金黃的太陽畫得很漂亮,小朋友字也寫得漂亮,你們真了不起!”在老師富有激情的語言激勵下,孩子們讀得有聲有色、入情入境!
三、設計一次比一次巧妙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剛開始,陳老師根據教案按部就班、牽著學生走的痕跡比較明顯,通過多次試上,陳老師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學設計一次比一次巧妙,特別是在拓展遷移部分進步較大。
學完課文后,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陳老師進行了拓展訓練。陳老師第一、二次是引導孩子先說說這位小畫家是怎樣的孩子,然后再訓練說話“你想畫()送給(),希望()”,說出自己的心愿。由于事先準備了圖片,孩子們的思維被限制了。第三次試上,陳老師急于讓孩子說到“愛心”,再加上圖片和事例的限制,孩子們的答案不精彩。此時,配樂畫面,表達交流,把美術、音樂和語文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想象力無疑插上了翅膀,學生們的眼亮了,語言也閃光了。
一課多評讓我們在成長!今后,我們將不斷地努力,讓我們的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