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芬
樸實、真實、扎實的課堂是在繼承和創新和諧交融中實現的。即:既要繼承傳統的優良教法和傳統教學中的好經驗,又要有勇于創新的精神。對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應該加以改造,融入新的思想與方法,讓新與舊,傳統與現代,中與西,有機地結合。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人本位,講科學
以人為本就是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年齡階段、母語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學情去組織教學。課堂教學做到不拔高,不脫離實際,即老老實實做人,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夠得著,吃得飽,消化得了,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的教學過程才是最真實、最科學的,學生的學練才是最扎實的。去年,在我校舉行了教師教學比賽,其中有兩位教師同時選上了同一篇課文。其中,一位老師上課按照自己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流程,在規定的時間里把課講完了。但課堂教學中明顯地暴露出走過場、講形式、教師講得多等不足。而另一位老師呢?也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但因為她所教的學生基礎比較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出現了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方法跟不上、語言表達有缺陷等情況,這位老師一面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面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還要對后進生的學法進行指導。如此一來,原本設計好的教學目標沒有實現,課沒講完下課鈴就響了。這樣的兩節課,哪一節課上得更扎實、更注重學生的發展呢?課后,我校老師為此進行了大討論,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教師應做到以學定教,即課堂教學是由學生的學情決定的。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教學中無視學生的學情的教學是不科學的,也是脫離實際的。
因此,教師在以生為本的思想指導下一定要會更關注學生的學情、表情和心情。
二、博采長,善思辨
引領學生為疑難問題去探討,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既是教學中最難能可貴的,也是教學中最精彩、最真實的過程。我們認為,每一篇課文對學生來說都有可探究的內容,而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又不盡相同。那么,面對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怎樣取舍?如何引導學生去探討?教學中,教師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四人小組或同桌交流的形式進行討論。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后,再鼓勵學生交流獨特的見解,去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這樣做,使學生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豐富和全面自己的見解。學生討論時,教師應該主動參與其中,引導、幫助他們對新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傾聽他們的不同想法還有關注不同學情的學生,去發現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通過剛才的討論,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結合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從中挑選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推廣。教師若能在此處下足功夫,語文課堂的真實性和樸實性將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樸實。而真實的課是最樸實的。要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因此,教師更應該廣泛地學習,及時捕捉各種教育信息和學習專家的經驗,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只有博采眾家之長,在不斷地繼承先輩的經驗中去創新,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學的教學方法。
三、用媒體,要恰當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青睞。在喜愛和重用之余,我們該思考: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的作用是什么?過多的使用會不會適得其反?有一位年輕教師執教的《狐假虎威》的公開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老師制作的狐貍和老虎的動畫栩栩如生,學生看得津津有味。不僅如此,課文內容、教師的簡單提問和一些答案都被老師放在屏幕上,多媒體的使用貫穿了整節課。看了這節課我認為這節課多媒體有使用過多之嫌。大概年輕教師還沒弄懂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正確使用多媒體吧。其實,在課改后,使用者沒把握好“度”,讓多媒體擠掉課堂寶貴時間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的老師還有這樣的疑問:“是不是沒有課件的課就不是好課?”“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是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多媒體在課堂中的作用應該是: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材。真實、樸實、扎實的課堂并不一定都要用上多媒體。當然,根據教材和教學的需要巧妙地、恰當地使用多媒體確實能豐富我們的課堂,充實我們的課堂,在教學中做到讓多媒體“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追求的真實、樸實的課堂。
責任編輯 羅 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