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內容摘要: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詠物詩極多,詩人大多通過所歌詠之物,寄托某種情思。桃花園其豐富的文化意義,倍受詩人鐘愛。
關鍵詞:桃花 詩意 情思
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以桃花為體裁的詩歌舉不勝舉。桃花有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和審美內涵。詩人通過對桃花的描寫,寄托思想,宣泄情懷。
一、詩人對桃花進行直接描繪,抒發對它的贊美情懷
宋朝詩人白敏中的《桃花》寫道:“千朵濃芳倚樹斜,一枝枝綴亂紅霞。憑君莫厭臨風看,占斷春光是此花。”這首詩意思是,桃花枝上綴滿千朵萬朵濃艷的桃花,宛如紅霞,任憑你臨風觀看,在春天季節,只有桃花占盡春光。詩人通過對桃花的描寫,表達對桃花的贊美之情。
北宋哲學家邵雍的《二色桃》寫道:“施朱施粉色俱好,傾國傾城艷不同。疑是蕊宮雙姊妹,一時攜手嫁東風。”二色桃是桃的一個品種,它的花紅白兩色,并蒂而開。這首詩從視覺形象將桃花擬人化,形象地再現了二色桃的美艷之至,令人著迷。全詩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桃花的喜愛之情,贊美之意。
二、詩人對桃花飄謝的景象進行描寫,抒發憐花惜花的情懷
唐朝詩人周樸的《桃花》寫道:“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可惜狂風吹落后,殷紅片片點莓苔。”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在漸暖的春色里,桃花首先綻放,那明媚美麗的顏色,誰能忍住不去觀看呢。可惜狂風吹過以后,那殷紅的花朵一瓣瓣飄落在青苔上。詩歌通過對美麗的桃花飄落凄美景象的描寫,表現一片愛花之心,一片惜花之情。
宋朝詩人劉敞的《桃花》寫道:“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樹香梢幾樹花。只恐東風能作惡,亂紅如雨墜窗紗。”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向西望有一戶人家,家里有一株小桃,桃枝上開出香艷的花朵。只是擔心東風猛烈地吹過來,桃花紛紛飄落,如紅雨一般,墜落在窗紗上。詩歌的最后兩旬抒發了憐花惜花的思想感情。
三、詩人通過對桃花的描寫,借桃花喻人,表達對輕薄小人得志之徒的痛斥之情
李白的《桃花開東園》寫道:“桃花開東園,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風榮,生此艷陽質。岜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宛轉龍火飛,零落早相失,詎知南山松,獨立自蕭瑟。”詩人借桃花偶然遇到春風的愛撫而開花,來諷刺那些華而不實,只會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而顯赫一時的達官貴人。在李白的眼中,那些達官貴人,就像瞬間飄落的桃花一樣,終將飄零得杳無蹤跡,而自己卻要保持南山松那獨立天地的崇高人格。
杜甫的((絕句漫興》之五寫道:“腸斷春江欲盡頭,杖立徐步立芳洲。癲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詩的意思是說,詩人在春江邊拄著拐杖行走,站在開滿花朵的沙洲上四望,但見如顛似狂的柳絮隨風飄舞,還有那些輕薄的桃花隨著春江的流水飄向遠方。這首詩中的桃花成為詩人斥責的對象,指的是那些善于投機取巧而一時得志的小人。全詩寄寓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
劉禹錫的《游玄都觀》寫道:“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詩歌的意思是說,京城大街上行人來去匆匆,揚起的塵埃迎面撲來,行人都說是從玄都觀里看花回來的。只是玄都觀里生長的千萬株桃樹,都是我劉禹錫離開之后才栽上的。這首詩用桃花比喻那些趨炎附勢一時得志的新貴,他們都是詩人被排擠離朝去后,才爬上政治舞臺的。全詩表達了詩人對他們的無比蔑視和憎惡。
四、詩人通過對桃花的描寫,托物言志,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情緒
白居易的《晚桃花》寫道:“一樹紅桃椏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寒地生材遺較易,貧家養女嫁常遲。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這首詩借一樹桃花由于竹遮松掩,日光照不到,開得很晚,以及貧家女兒遲嫁這一社會現象,來說明自己就像晚開的桃花一樣,得不到重用,曲折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怨憤情緒。
劉長卿的《晚桃》寫道:“四月深澗底,桃花方欲然。寧知地勢下,遂使春風偏。此意頗堪惜,無言誰為傳。過時君未賞,空媚幽林前。”這首詩描寫山澗中的桃花,由于它處在低下的地位,春風吹不到這里,接收不到溫暖的愛撫,以致到四月才開放。詩人借此抒寫自己生不逢時、身處下位、有志難伸的憤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