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紅++王大千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3年)》。報告顯示,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應報告比例已連續4年呈小幅升高態勢。專家表示,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藥。由于不合理用藥,本來用來治病的藥反而成了健康隱患,社會各界對此應高度重視,努力防止藥物損害、藥源性疾病威脅老年人健康。
老年患者用藥安全問題突出
“回去就把阿司匹林停了,您眼睛出血與同時服用銀杏葉膠囊和阿司匹林有直接關系。”6月12日,在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小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主任王秋英對一名前來就診的老年患者說:“您的偏頭痛可暫緩治療,血壓也基本正常,先治療腦梗要緊?!?/p>
中午12時30分,王秋英已經接診了40余名患者。她告訴記者,僅這一上午來看病的老年人就有11位,而像剛剛接診的這名患者一樣亂用藥、用錯藥,出現不良反應的就占一半以上。
青海省衛計委副主任張秀萍說,老年人用藥安全問題近年來不斷顯露。許多老年人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用藥種類較多,藥物相互作用導致的不良反應明顯增加。
同樣,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59歲的王賀勝,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每次要服用多種藥物,最近他總是感到頭昏,而且走路時跌倒了幾次。檢查后發現,正是由于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才引起頭昏。
北京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張亞同說,這樣的老年患者在臨床上不是偶發病例。主要問題是患者有多種疾病,臨床癥狀多,病因復雜,常先后在多家醫院不同科室就診,出現處方藥物相同或相似,而患者自己又很難判斷,結果就會重復用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馮婉玉說,重復用藥最大的危害是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患者應和醫師或藥師充分溝通,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盡量避免重復用藥。
老年人的用藥安全問題,不僅表現在針對具體病情的治療過程中,還表現在對特效藥、保健品等的迷信和盲從上,導致貽誤病情和副作用頻現等。
“我80多歲的老父親只相信‘神藥,身體一不舒服就找他信任的一個年近90歲的‘老中醫。”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市民朱女士痛心地說,兩年前,父親嗓子疼,吃了好幾個療程的中藥不見好,身體持續消瘦,在她的一再勸說下,才同意到醫院檢查,結果已經是食道癌晚期。
采訪中,各地醫務人員都表示,老年患者的用藥安全問題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治病藥緣何變成“致病藥”
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點,使得用藥安全隱患重重。在生理方面,老年人肝腎功能退化,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均受影響,不良反應發生率升高;在心理方面,老年患者安全用藥常識相對缺乏,自我風險管理能力較弱,而且求醫心切、用藥依從性較差,容易出現不合理用藥情況。
“或是缺乏判斷聽信‘秘方,或是‘久病成醫,固執己見,這是老年人面對身體健康問題時的典型表現。”青海省人民醫院干部保健中心主任朱愛琴說,有的老年人常常聚在一起談論各自的病情,互相交流和傳播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秘方”,導致用藥安全問題頻發。
馮婉玉等專家認為,治病心切、用藥量過大或擅自調整用藥量,是導致老年人用藥安全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現在許多老年人對健康問題非常關注,稍有不適就大量購買藥物自行治療,希望病情迅速好轉。還有的老年人記憶力不好,重復吃藥,或者是上頓藥忘了吃,下頓就加大劑量補服,以為這樣也能治好病,結果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吃藥不能跟著廣告走?!敝鞇矍俚葘<疫€奉勸老年朋友,“不要輕信廣告宣傳,濫用補藥?!斌w弱的老年人可適當辨證用些補品,但若為補而補,很可能適得其反。
許多老年患者認為住院不僅要花錢,還耽誤兒女的工作,自己也痛苦,不如多吃補藥讓身體強壯起來。朱愛琴說,以西洋參、紅參等補品為例,老年人長時間大劑量服用后會出現失眠、焦躁等副作用。
再以補鈣為例,市場上各種補鈣產品讓人眼花繚亂,網絡上有關老年人都要多補鈣的說法也十分流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王天兵表示,補鈣不能過量,不然會增加患腎結石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康南表示,攝入的鈣太多,首先加重消化道的負擔,會出現胃痛、便秘等病癥;身體中過多的鈣代謝不掉,沉積到血管,會出現動脈硬化;血液中鈣含量過高,會出現高鈣血癥。腎臟是人體的主要代謝器官,多余的鈣在腎臟內沉積,就會出現腎結石。
專家建議,廣大老年朋友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盡快去醫院找專業的大夫,先弄清楚病情,再對癥下藥。
筑起用藥安全屏障
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把“健康老齡化”作為一個戰略目標。業內人士指出,防止老年人用藥不良反應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任務。
許多老年人患病初期都抱有盡早治愈的急切心理,一旦短期內達不到預期療效,便不斷更換醫院、更換藥品,或者偏聽偏信,根據別人的用藥經驗進行治療,甚至聽信小廣告的虛假宣傳,濫用“祖傳秘方”“靈丹妙藥”。殊不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絕大多數慢性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只有根據醫囑堅持用藥,同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能盡量保持身體健康。
朱愛琴認為,老年人安全用藥有兩點很重要:首先,應堅持適度原則,根據醫囑堅持用藥,對一些慢性病不求短期內“藥到病除”;其次,開藥時要向醫生問清楚,容易“打架”的藥最好在服用時間上盡量隔開,老年人的家人也應該發揮積極的提醒督促作用。
“對老年患者用藥應先從小劑量開始,增強其適應性。同時,牢記用藥因體重、身體狀況和病情輕重而異,所選藥品種不要超過5種,按輕重緩急治療。”朱愛琴說,治療老年人高血壓,降壓不一定非要嚴格達到正常標準,有時140和90也算可以,否則過度降壓會引起腦細胞壞死,后果將十分嚴重。
專家提示,老年人用藥一定要注意監測,定期檢查。長期服藥的老年患者要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防止藥物蓄積給身體帶來損害。一次必要的檢查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藥費開支,更有可能避免嚴重的藥源性疾病的傷害。
每個人都應自覺承擔起引導老年人正確看待病情、合理就醫的社會責任,政府要嚴厲打擊針對老年人的虛假醫藥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對老年人來說,應重點關注飲食平衡和多樣化,規律生活,適當運動,定期體檢,增強抵御疾病的能力和藥物代謝能力。
從醫院的角度,馮婉玉建議,要健全患者的病歷和藥歷,這有助于醫師、藥師及時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藥物過敏史等,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避免重復用藥及不合理聯用藥物。同時,要開展藥物咨詢服務,加強用藥教育,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老年人用藥原則、用藥注意事項、安全用藥的重要性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