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慧
“二輪復習” 還是復習,是對已知知識的再現,畢竟不是授新課,它失去了未知知識對學生們的吸引,失去了學生們對未知知識的渴望。“二輪復習” 仍是復習,而且是對已經乏味的一輪復習的再復習,更加無味。
如此下去,將會形成一個不堪設想的惡性循環,不但學生沒有激情,自己也沒有激情,生活也失去了光彩,甚至人的性格也失去了光彩,還造成時間資源的浪費。所以,我們既然不能在乏味中滅亡,我們就必須從乏味中爆發,想方設法掙脫二輪復習的無趣,讓政治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實現二輪復習的目標,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
一、從觀念上打破對“二輪復習”錯誤的定義
“二輪復習”不是簡單地對以往知識的重現,也不是重復一輪復習。一輪復習課是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加深,而二輪復習是在一輪的基礎上的再拓展、再加深。
無論是從縱向上的知識加深(一本政治書),還是橫向上的知識拓展(四本政治書),都要使學生們在每一堂課有與以往不同的收獲。這種不同的收獲,就是同學們每一節課所期待和渴望的,就是他們不斷追求知識、探索知識的動力。
二、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采取“三三制”的創新教學設計,使全班同學積極參與課堂。“三三制”,就是將課堂45分鐘分成三個15分鐘,前面15分鐘是兩位同學輪流的時政材料發言,中間的15分鐘是師生共同梳理專題要點,后面的15分鐘是同學們的動手練習。
第一個15分鐘:兩位同學逐個將自己課前準備的最近一周的時政材料進行簡單朗讀,其他同學聽材料,找關鍵詞,并進行提問。關鍵詞找到后,又請另外的同學思考與政治四本書相應知識點的結合。大家進行不同角度的補充后,請這兩位同學發表自己準備好的觀點。最后,教師進行完善和總結。
1.對發言同學的鍛煉
積極尋找最近的時政資料,增強學生創新的意識和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增強同學們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責任感;課堂材料的朗讀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自己找關鍵詞培養了有效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組織答案培養了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朗讀聲音音量的控制、語速的把握培養了尊重他人的優良品格。
2.對未發言同學的鍛煉
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時政熱點,帶來的是不同的收獲;聆聽材料增強同學們的尊重他人發言的意識;聽材料找關鍵詞,培養同學們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和有效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爭先恐后補充相應知識點,培養同學們積極參與、快速思維、熟練調動知識的能力。
第二個15分鐘:師生共同梳理專題要點,歸納可能涉及的題型,總結出答題模板。
同學們的合作參與,充分感受自己為該堂課所做的努力和貢獻,他們會感到無比自豪。也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讓每組同學進行總結成果的大比拼,每小組同學形成整體,增強同學們的協作能力。
第三個15分鐘:對該節專題知識進行練習鞏固和提高,將自己總結的原理用于材料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檢驗自己能否熟練調動知識。
“百聞不如一見,百講不如一練”。政治教師在復習中感到頭痛的往往就是,一個知識點反復講了好幾遍,同學們仍然記不住。其實問題就在于學生練得太少。老師們要舍得把時間讓給學生,放手讓他們去做,無論結果是對是錯,交給他們自己去總結。他們自己總結越多,收獲就越多。
三、創新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不要認為高三復習課就用不著多媒體,相反,高三復習課恰恰應該多使用多媒體教學。
針對高三政治學科,特別是后期的復習,我們不再是簡單地重復書本的基礎知識,而更多的是將知識點形成體系。這就需要一個來PPT呈現整體的知識框架,既節約時間、增大知識容量,又簡潔美觀,還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更深的印。
后期的高三政治學科復習中要求結合時政熱點(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2014年的全國兩會、霧霾、食品安全等),同時貫穿在在材料中的找關鍵詞這一方法。這就更需要老師將材料顯示在PPT上,方便學生們去看材料,找關鍵詞。
當然,PPT不能簡單地只是用文字的展示,我們還可以插入視頻片斷,動畫效果,豐富課堂形式,實現趣味性與有效性的統一。而且視頻里的畫面、人物的情緒,有時會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情感教育上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者單位:貴州省開陽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