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摘 要:互動式教學指的是課堂教學上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造成的影響。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立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構建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互動式
一、建立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 非互動式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弊端
應試教育環境下的傳統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課堂主體是教師,雖然講得滔滔不絕、面面俱到,但是,處在這種教學環境下的學生由于比較被動地聽,所以對于課堂提不起興趣,導致整體的課堂效率不高,使教師、學生沒有激情[1]。
2. 語文具有特定的學科特點
語文既是一門偏人文的學科,也是一門實用型的學科,所以它具備以下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既是武裝學生技能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過程,所以在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之后,每個學生的個人感覺是大不相同的。同時,我們的吃、穿、住、行無不要利用語文這門學科,所以,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應該率先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3. 哲學、教育學等相關理論的特殊要求
互動式教學模式最先是由哲學、教育學等相關專業領域提出來的。從哲學角度出發,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人們的認知要源于實踐,強調人類的發展是實踐的結果,所以,參與到課堂中來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僅僅只是聽講這種被動行為不屬于實踐的范疇;在教育學上,近幾年提出的終身教育理論、合作學習理論等都明確表示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親身參與的經歷[2]。
二、建立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措施
1. 淡化教師的主體地位
互動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課堂中可以真正參與進來。所以,要真正建立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淡化教師的主體地位,甚至完全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中,要讓教師從“講課者”轉變成“引導者”,用啟發式的教育去指導學生的學習方向,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服務于學生的教師群體,要把握好整體的學習動向[3]。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 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
互動式教學模式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由于每個學生個體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他們對于同一個問題所持有的態度、看法都不相同,當他們抱著不同的看法、態度進行交流時,很容易發生思維的碰撞,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會讓他們將問題深入化。但是,這種結果也不是一兩次的互動式教學可以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教學實踐才能達到他們樂于分享、樂于合作、求同存異的態度。
3. 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互動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個行為,要達到互動之前必須要具有一定的了解,在和諧相處的基礎之上,才能進行長久而又穩定的互動。所以,想要真正建立初中語文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就必須要先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由于初中生還處于一個不諳世事、青澀的年齡段,所以在互動的環節中,需要教師做出較多的主動與努力。為了達到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①提高自身素養,樹立教師的模范形象,讓學生敬重是發展和諧關系的重要前提之一;②積極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是學生與教師互動的主要場所,要建立互動式教學,教師就要努力跨越代溝,用幽默的話語、平易近人的語氣去貼近學生的生活。
建立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有利于規避非互動式教學的傳統模式存在弊端,針對語文具有特定的學科特點,又結合了哲學、教育學等相關理論的特殊要求。在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我們要淡化教師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班燦忠.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J].中學教學參考,2012(25).
[2]溫日芳.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途徑[J].廣西教育,2007(26).
[3]李劍萍,魏 薇主編.教育學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陜西省綏德縣定仙焉鎮九年制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