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魁+沈杰群


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微信公共平臺“為你讀詩”聯合創始人、總策劃人張炫笑得很燦爛。
“為你讀詩”2013年6月1日開設,目前粉絲已達60多萬。張炫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過去一年“為你讀詩”的粉絲每天以三位到四位數增長,2014年春天受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的邀請,錄制了一期與詩歌有關的專題節目,平臺粉絲猛增。
近日,“為你讀詩”在鳳凰衛視錄制一檔名叫《公益中國》的節目,現場坐滿了8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聽眾,有大學老師、退休老人、檢察官、農民、西點師、聽力測試師、鐵路工人等。
都從兼職開始
“為你讀詩”是Be My Guest——一家倡導“詩意生活方式”的國際精英俱樂部——眾多項目中的一項公益項目,張炫經歷了從創意策劃到實際操作的全過程。
“推出‘為你讀詩其實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樣困難。”張炫介紹,Be My Guest過去八九年來一直專注于做文化藝術雅宴,尤其在音樂詩會方面。“每場活動,我們都試圖將音樂、詩歌、繪畫等多種藝術樣式以一種主題化的方式,分享給海內外嘉賓。”
一開始,參與“為你讀詩”的都是Be My Guest的正式員工,他們以兼職方式維護這個小平臺,隨著“為你讀詩”被快速認知,部分員工的工作重心逐漸傾斜過來。
目前專職忙碌“為你讀詩”的員工只有幾個,但只要開展線下活動,會有十余個同事一起服務。這與另一個詩歌類微信平臺“讀首詩再睡覺”(以下簡稱“讀睡”)截然不同。同樣每天晚上10點推送一首詩歌的“讀睡”編輯部有29人——看起來龐大,卻還沒有固定的編輯部。
“我們只是活動在微信上的一個群而已。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像我在廣播電臺工作,平時都是在微信上溝通。”“讀睡”的版面值守(負責文本)亢霖很滿意這種工作方式。
亢霖是“70后”,因為熱愛詩歌而加入“讀睡”的平臺,沒有工資。和他一樣,整個團隊都是義務參與,但他說有一種真正的責任感。“從‘讀睡這個平臺中看到了文學在這個時代的可能性,這激發了我們的熱情。”
朗誦能充分展現詩的魅力
“讀睡”平臺2013年3月11日搭建完成,目前粉絲已超過12萬。
創建之初,內容編寫是創始人范致行一個人完成的。后來才有了編輯光豬、徐晨亮等人的加入。當亢霖被邀請加入的時候,一個每周7天由7人(包含兩人一組的搭檔)分別負責的流程也成形了。
“版面值守選好文本,挑圖片制作,聲優值守根據文本約人朗讀,最后由版面值守發送。”范致行對本刊記者講述“讀睡”的工作流程。
相對于平面媒體,微信的一個優勢在于聲音的傳播,尤其詩歌朗誦這類平臺,聲優的朗誦能充分展現詩的魅力。
這兩個詩歌微信平臺稍有不同的是,“讀睡”努力呈現的是詩歌文本本身,而“為你讀詩”則以各行各業的精英與大眾參與讀詩為特色。
“為你讀詩”過去一年的獲邀讀詩者名單里,有李彥宏、汪涵、西川、姚謙、戴玉強、陳建斌等人,還有加拿大、意大利、波蘭、西班牙等國駐華大使。2014年4月25日,“為你讀詩”還獨家播出了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與彭麗媛用丹麥語和中文朗讀的《丑小鴨》音頻。
近日,韓寒執導的電影《后會無期》上映,電影的四位主創陳柏霖、馮紹峰、高華陽、王珞丹參與了“為你讀詩”。其中,陳柏霖朗誦了自己的原創詩歌《多愁善感的季節》,王珞丹在七夕這一天朗讀了希區柯克一部電影的主題曲《順其自然》的歌詞。
張炫說,之所以如此,是希望能讓詩歌不再局限于小眾圈層,而可以被更多不同年齡、職業的人所接近、喜愛——“我們總是希望通過詩歌呈現人的自然、真實和親近。”
要有這樣的時間和情懷
詩人葉匡政剛從歐洲回來,在巴黎盧浮宮他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很多老人會站在一幅畫前,只是靜靜地觀看。他們想成為藝術家?顯然不是。葉匡政明白這些人只是想增加對藝術的理解,這種需求本身就是文明人的本能。
他非常認可大眾對藝術的喜好,甚至是附庸風雅,認為這恰恰是藝術生存的土壤,“在盧浮宮花錢去欣賞藝術作品與微信上讀一首詩沒有本質區別。”他說,附庸風雅也好,真正熱愛文化也好,如果內心有神圣的位置,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內心。
作家安意如是“為你讀詩”的聽眾,她在評論中說:“現代人對詩歌的需求,我個人覺得,是尋找古舊而熟悉的感動。讓自己慢下來,學習觀照內在的情緒,與自己和睦相處,才能變成更沉著豐富的人。”
“為你讀詩”的編輯遲堯介紹說,評論中出現最多的詞匯是“從喧鬧中出離”、“內心的寧靜”、“清澈”等。在錄鳳凰衛視《公益中國》專題節目時,古箏演奏家常靜看到臺下觀眾站起來讀詩,情不自禁地對主持人許戈輝感慨:“他們讀詩的一瞬間,我覺得他們和現實生活忽然有了距離,這種距離就像藝術與生活的距離一樣,很美好。”
“讓更多不同年齡、職業、愛好的人意識到,生活中要有這樣的時間和情懷,給生命與靈魂一些空間。”“為你讀詩”創始人潘杰客對本刊記者強調“生活的詩意性”。
“‘為你讀詩是一個倡導詩意生活的平臺,詩不僅指詩歌,也指詩意的狀態。”張炫說。
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
范致行為“讀睡”建了基金平臺,在賬單上會寫明“讀睡”的每一項收支。“讀睡”吸引了一些廣告商的注意,但范致行認為詩歌朗誦平臺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他暫時拒絕了廣告商。
“詩歌本身無法盈利,而且‘讀睡的詩是別人的,詩評是原創的,我們怎么付稿費啊?現在雖是公益推廣,但詩歌版權的問題已經有人指出。”亢霖道出了“讀睡”在盈利上面臨的模式問題。
因此,“讀睡”干脆選擇先不貿然走產業之路,“一步步來,試著做更好的表達,比如數字出版等。”范致行說。
而“為你讀詩”所依附的平臺是Be My Guest,所以雖還在探索,但比“讀睡”更清晰。
“公益項目不等于不去運營。”張炫強調,“‘為你讀詩希望用專業化的運營讓這個平臺有健康的造血功能,使它的發展更具有獨立性。”
“讀睡”、“為你讀詩”在平時常常忙一些線下活動,由于“為你讀詩”的資源優勢,它的線下活動也更多元豐富。既有Be My Guest一直專注的主題音樂詩會、詩歌雅宴,也有不同類型的詩歌沙龍等。
張炫一直強調微信讀詩只是他們詩歌活動中的一種呈現方式。在“為你讀詩”之前,Be My Guest舉辦了不少詩歌活動,只是偏于小圈層,公眾微信平臺的出現,讓張炫意識到,“這么美好的事物,不應該只在小范圍內分享,應通過新的傳播方法讓大眾也參與進來。”
據亢霖、張炫透露,“讀睡”、“為你讀詩”已經在出版相關的詩歌圖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