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介生產的變化。媒介生產元素將進行重組,一些其他產業元素和創新因子將會納入媒介生產過程中,有時甚至會取代原來的主體元素。隨著受眾、社群、遠程等生產參與形式出現,媒介融合生產、混搭制造、反復生產、合作創新會成為趨勢。由于“人人都是記者”,本來的“前端制造”可能部分變成“終端制造”,受眾一旦成為傳播者,勢必改變傳統的生產和游戲規則。大數據可使一切事物都變得可測量化和可預見,計算機寫作新聞成為新趨勢。新聞與娛樂的復合型人才要求激增。
2.媒介內容的變化。新聞媒體會向娛樂和廣告媒體發展變化。媒介內容的城鄉對立進一步加劇,城市新聞和娛樂內容充塞媒體的空間和時間,從而擠壓三農報道。視頻、微型、碎片、快餐、庸俗、粗劣、弱智、色情和個性化等傾向,仍在滋生蔓延。新聞創新、娛樂創新,尋找新的說故事形態,并及時滿足受眾心理需求,成為所有媒體內容生產和創新的主攻方向。
3.媒介經營的變化。經營收入逐步向媒體外拓展,主業收入一般只占大約1/3,余者系多種或輔業經營收入。經營食物鏈將不斷拉長和無限拓寬,其產品由一次性變為多次和反復銷售,呈現長尾效應。利益由媒介獨享轉變為食物鏈或食物網包括廣告、中間簽約、上傳、草根媒介、信息提供等各個環節和節點分享。機構設置扁平、分散、小型化,體制內外之間的經營邊界日益模糊。媒體將探索媒體聯動、網絡互動、服務促動等立體化、多渠道的經營手段。
4.媒介傳播形式的變化。微型化、多樣化、移動化持續向更新穎、更便捷方向發展:一是融合性,原本用于通信的手機如今成了媒介和生活諸多功能的集合體;二是異步性,參與者不需同時處在傳播情景中,借助電腦為主的傳播系統和其他新媒介,受眾可以在適宜的時間和空間打破正常順序下載、接受或錄放有關信息和娛樂內容;三是隱身性,人們接受、使用和發送信息更加隱匿、靈活、方便,再不需要坐在電腦、電視、收錄機前,避免了玩“電話捉迷藏”的游戲。
5.信息傳播對象的變化。接受媒體信息的“大眾”正在消亡,而具有各種視聽、閱讀功能的“小眾”正在崛起。受眾聚集客廳時代已過去,他們更多的是呆在公司、宅在書房、躺在床上、走在路上、玩在戶外。需求刺激媒介,廣播重新崛起,地鐵報紙走紅,車載媒體熱銷,微博微信受全民追捧。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