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戰略失敗的三大迷思
戰略思考就是要決定把你的時間、人力和金錢,聚焦在哪些機會上,以及應該放棄哪些機會。拿破侖曾經如此下了結論:“為了把卓越超群的力量集中在一個地方,那其他的地方就必須要省下力量。”對于最高管理層而言,這通常意味著,決定把某些計劃擱置起來,以便把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在一些關鍵領域上。
這聽起來相當簡單。不過,有三個錯誤觀念讓戰略思考在當前的組織里變成一項不易掌握的技能。迷思一:生產力就是目標。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把工作完成。至于戰略思考,則是把正確的工作好好地完成。這一項事實的必然結果就是,戰略需要留下某些沒有完成的工作。迷思二:領導人的工作是確認哪些是重要工作。做戰略思考的人必須決定聚焦在哪些地方,而不只是哪些工作是重要的。迷思三:戰略思考談的事情只跟思考有關。戰略領導力并不是個數學問題或者思考實驗。最終來說,戰略思想必須產生戰略性行動。
公正的老板會落后?
管理中公正是一種美德。眾多研究表明,有效的領導者通常是那些尊重員工、依靠準確和完整信息作決策的人。但不要忽略了,這樣做有隱藏的成本。研究者發現,雖然公正的老板贏得尊重,但會被視為比其他老板懦弱、不擅利用資源、不太能使用獎懲手段。在許多行業里,決定高級別晉升的往往是對權力的領悟而不是公正。
在一個試驗中,受試者目睹了經理告訴雇員補貼決策的過程。經理甲粗魯霸道,經理乙和風細雨。然后學生被分配到不同的小組,由先前觀察到的經理來領導,最后對經理的領導權力評分。結果顯示,粗魯的經理甲比平易近人的經理乙得分高,雖然他們在后來領導受試者的環節里行為沒有任何區別。此外,研究者設計了一個針對數以百計的企業決策者和員工的調查,由古老的問題開始:“領導者應被愛還是被懼怕?”“你希望得到尊重還是權力?”許多人選擇了后者。
公正的老板什么時候能成功?答案是:當培養倫理道德時、當組織文化高度合作時,以及當人們需要他們的指導和協作技能時。
創辦新企業等同于做試驗
創辦一個新企業實際上就是一場試驗。試驗中暗含一些假設,它們只能通過實踐來檢驗。創業者需要在建立新企業的同時證明或推翻這些假設。由于這些假設是完全錯誤的,有些只是部分有誤,所以制訂經營計劃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不斷地產生新知識。經理們在前一階段所學的基礎上,判斷是否進入計劃的下一階段。
以漸進的方式學習,不僅對企業經理有價值,對于投資家、公司高級經理和主管也是如此。隨著企業潛在因素的明確,他們可以就每一階段是否投資做出明智的決定。他們可以利用階段性里程碑式的方法,通過檢驗所獲取的信息及企業計劃者根據新信息對計劃所作的修訂,運用階段性里程碑計劃法來衡量管理者的業績,而不是簡單地將計劃與績效對照作為標準。
壓力之下要看到遠大目標
研究顯示,當我們認真思考行為背后的原因時,沖動意識就會下降,更能抵御住誘惑,更能提前計劃我們的行為。如果我們能非常確定自我身份及自身需求,我們就能更少受外界壓力的左右,比如說其他人、運氣、宿命論,不至于影響到即將發生的事情。當你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時,你要從未來宏大的目標中汲取能量和動力。通過思考每項活動背后的更宏大目標,你將會拋棄一些看起來不重要或令人喪氣的工作。下一次,當漫長的工作日即將結束時,如果你還在回復郵件,不要想著“馬上就可以把自己從收件箱中解脫出來了”,而應將之看作是“整理計劃表中一個重要的項目”或者“向決策者展示我是多么想達到他們的目標”。
溫度越高,消費越多
與20℃時相比,當日氣溫達到25℃時,網購者更容易登錄“購買”頁面。此結論來自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約納·茨韋伯納(Yonat Zwebner)、哥倫比亞大學的倫納德·李(Leonard Lee)以及以色列跨學科中心的雅各布·古登堡(Jacob Goldenberg)所做的研究。此外,與身處涼爽的室內相比,溫暖室內的人們通常會產生更多的消費。研究者表示,身體上的溫暖能激發感情上的溫暖,使人們對產品反應更積極,估價更高。
向孩子學習領導力
《福布斯》雜志的作者約什·林克(Josh Linkner)認為,大人可以從孩子身上學習到以下領導力特質:第一,同情心。大部分孩子很善良,脾氣也很好,不會像經歷豐富的大人那樣對人和事帶有偏見。第二,充滿好奇。你還記得上一次對某件事物充滿好奇是什么時候嗎?如果你每天都能像孩子那樣對工作和知識充滿渴望,生活就會截然不同。第三,沒有預判。孩子對一個人很少有成見或預判,而領導者時常會對某人先入為主地預設一些特質,這將有損領導力。第四,專注。我們會在會議上回郵件、短信,缺少像孩子那樣做一件事的專注力,這將會降低工作的效率。第五,關注可能性。孩子會對未來的可能性持有樂觀的態度,而我們通常會更多地考慮未來的風險。
什么才算好工作?
很多職場中人經常會因為一點點不滿意就拍屁股走人,總以為下一份工作才是最好的。究竟什么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
1.公司形象最好是業界的模范。聽說哈佛畢業生憑畢業文憑就可以向銀行貸出五六十萬美元,因為銀行信任哈佛的教育能力,這就是業界模范的力量。2.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如果公司人才濟濟,且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自然你就有更多的學習機會。3.培訓機會比有形資產更可貴。對企業而言,給員工培訓的機會并不是施恩于人,而是公司未來的生存之道。4.優厚的薪水和福利。薪水雖不能代表全部,但至少也是人的價值部分體現,而福利更是無形的薪水。5.開明的管理。開明的管理層不但認可員工的價值,而且支持他們提高工作效率。求職者應該找到這樣的公司,這也許會花點時間,但值得努力。6.導師制。對新人來說,找到良師既可以早點進入狀態,獨立作業,也可以了解公司的運作。7.定期工作評估晉升機會多。通常大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都會有一套人員晉升的規則,如果有真才實學,自然晉升的機會多。8.公司文化與自己投合。正如員工個人一樣,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氣質。有的公司標榜傳統,有的公司則標新立異,合適才最好。
7輛新車帶出1輛跟風購買
對于沖動消費來說,人們很容易受社交圈里他人購買的影響,去跟風購買。然而,對于大件商品的消費也同樣如此嗎?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的助理教授布萊克利·麥克沙恩(Blakeley McShane)等人研究了分布在美國1000個郵編區域的16萬輛小汽車的銷售數據后發現,每售出7輛小汽車,就有另外1輛車的銷售是由于購買者在路上看到了新車。汽車購買者受到的社交影響甚至可能來自一個他并不認識的人,只是因為車主在路上偶遇這部新車的幾率提高了。研究者還發現,對于車這樣的商品,男性比女性車主更容易影響他人購買,這可能是因為男性購車者更多(例如小貨車),而人們通常更易受到同類群體(同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