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
在熱鬧的表象之外,只有得了門道才能很好地把握產業發展的動力與脈絡。
突然發現各地紛紛神經質般地開始建設電商園區——土地劃出來了,房子建好了或者正在建,然后問我們到底怎么辦?
做任何產業,我們已經有了“老三樣”:劃土地、建房子、給優惠政策,唯獨不知道產業規則與特點,我們要招商的內容越來越知識化與信息化,而我們的模式依然那么老一套與工業化。因為有3131園區、5i北虹橋中心的緣故,最近飛馬旅接待各地電商園建設隊伍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從省到縣,這樣一哄而上的節奏,本身就預示了電商產業可能的麻煩。
做新電商園,首先是定位,你到底是要在周圍產業的基礎上做電商化,還是在都會科技與人文優勢的基礎上做嶄新的模式創造,還是為已經成規模的電商業者配套做物流與數據后臺服務。你得先定位,而且要結合本地的產業資源、人才特點與信息化程度來確定。
其次是園區服務在空間與政策的基礎上,需要有功能創新,我總結了新的電商園區支持服務的六中心模式:一是信息中心,尤其是有關標桿模式的信息與周期進步的信息。二是學習中心,尤其是電商操作人才的培訓與再學習項目。三是設計中心,特別是基于互聯網社區的交互設計管理中心。四是創業中心,尤其是基于傳統產業電商化而準備的招標式創業服務中心。五是數據中心,尤其是共享式數據處理與服務平臺。六是展示中心,尤其是電商線下體驗服務中心。這些服務功能,根據資源稟賦與區位特點進一步以不同組合形成特色—既可以是全功能服務,也可以是電商化辦公+學習中心的通用型服務,也可以是以電商化辦公+體驗中心為主形成的O2O園區,也可以是交互設計中心+數據中心形成的創意型服務,也可以是貼近大學社區的學習中心+設計中心+信息中心的知識服務型類別,也可以是創業中心+學習中心的創業型類別。
再次,我要特別提到電商人才培養的模式。電商尤其是移動電商發展中沒有真正資深的操作人才,人才又沒多少現成的,因此一個地方要發展這樣的產業就要從在校學生中直接訓練操盤、支持服務的人才,而且規模化地訓練。
最后,電商與新媒體產業發展模式周期更替很快,行政式或者土地開發商式的產業推進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因此需要結合電商服務產業的推動與服務機構一起來合作,營造生態,不斷更新服務模式。
在眼下的電商熱中,很多人能清晰地感到,電商是一件不做焦慮,做了痛苦的事情,因為電商產業如果只是停留在常規操作層面,基本上就是一件吃力不掙錢的事情,要改變這樣的情形,需要在線上線下一體化、云地一體化與前后一體化帶來的渠道整合、引流資源充沛、全流程信息交互管理上做到突破,這就讓我們知道在熱鬧的表象之外,只有得了門道才能很好地把握產業發展的動力與脈絡。
(編輯:周春燕 179724189@qq.com)
袁 岳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