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 玉
特邀專家:朱 浪 苗兆光 王維龍 喻 祥 陳 豪
編者按:隨著阿里巴巴提交IPO申請,所有關于這個巨頭上市的狐疑,頓時煙消云散。美國時間5月6日下午收盤后,阿里巴巴正式向美國監管部門提交了IPO申請文件,美國資本市場終于迎來這只中國大鱷。
上市對任何一個公司來說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在發達體金融市場上市,不僅意味著圈到大筆資金,還意味著對公司的要求會更高——法律、投資者、媒體以及做空者構成的全方位監督使得公司稍有不慎就會身敗名裂,多年積累的信譽毀于一旦。
假如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成功,會給國內電商市場帶來哪些影響?阿里巴巴龐雜的生態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產 業】
從野蠻生長到資本為王?
文 | 朱 浪 酒類、快消品行業資深營銷人,歷任多家公司高管
阿里巴巴在中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以馬云為首的團隊對中國互聯網行業前瞻預判和市場運營的成功,但不可否認,這也是馬云團隊背后資本(阿里巴巴最大的兩家股東是軟銀和雅虎)對中國互聯網市場判斷和運作的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說,阿里巴巴如果在美國上市成功,最大的受益者是軟銀和雅虎這兩家外資。
互聯網和資本,猶如男女情人,上市如同走進婚姻殿堂,雙方皆大歡喜。在草莽生長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無數“互聯網英雄”憑借資本的推波助瀾,演繹一段段“屌絲變身高富帥”的商業傳奇;而類似軟銀和雅虎這類依靠投資賺得盆滿缽滿的資本,也是屢見不鮮。阿里巴巴,不過是增添了最新、最亮麗、最具話題性的一段互聯網商業故事而已。
馬云在上市前寫給阿里巴巴員工的一封信中表示,阿里巴巴上市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但是也要充分估計到上市后資本的殘酷性和現實性。假如阿里巴巴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成功,不僅面臨上市公司運營、財務必須透明的要求,還將面對淘寶網上假貨泛濫、侵犯知識產權以及誠信等問題,在相對透明、公開的國外資本市場,阿里巴巴的一舉一動猶如透明人,必須接受投資人的審視和監督,甚至對業績的要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和阿里上市之前可以說有云泥之別。
根據和阿里巴巴類似Facebook網站的估值,阿里巴巴上市至少可以募集到百億美元以上的資金,在打通了資本通道后,可以預見,阿里巴巴將揮舞并購大棒,用資本改變中國互聯網的版圖。以下是2013年以來阿里巴巴披露的部分收購:2013年4月29日以5.86億美元收購微博平臺新浪微博18%的股權;2013年5月以2.94億美元收購高德28%的股權;201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向中國百貨商店運營商銀泰商業集團投資6.92億美元等。
從上述收購可以清晰地看出:1.阿里巴巴在打通資本渠道后,并購已經成為其重要的市場策略。2.被阿里巴巴收入囊中的,大都是細分行業的龍頭或者極具潛力的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長遠布局之心可見一斑。
在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天貓平臺,酒類電商目前還處于“小、散、亂”狀況。上市以后,淘寶、天貓為了杜絕假貨、保護知識產權,必然會提高門檻,加強監管、增加費用等。可以預見,以淘寶、天貓為平臺的中小酒類電商,將面臨很大的挑戰,淘汰率將會大大增加。而企業自建平臺及大型電商受到的影響較小,酒類電商行業也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公 司】
不會動搖阿里生態鏈
文 | 苗兆光 資深管理咨詢顧問,華夏基石企業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
赴美上市之后,阿里巴巴將會面臨更加嚴苛的監管,這對交易平臺上充斥著假貨、水貨的阿里巴巴來說,的確是一個挑戰。如何應對可能的知識產權、消費者訴訟等潛在的法律風險無疑會成為困擾阿里巴巴的經營命題。
但總體來說,不會動搖阿里巴巴的基本經營政策。最終左右企業經營的是市場,只要不觸犯刑律,所有民事范疇的法律糾紛都可以視作企業的經營成本,只要市場機會能消化經營成本,企業就不會改變基本經營政策。而在當下國內的市場環境中,價格低廉、質量尚可的假貨仍然有龐大的需求和供給,這是淘寶的經營基礎。這一經營基礎,又建立在復雜的國家法治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之下,依靠企業的一己之力是很難改變的。
阿里巴巴能做的,是順應市場環境。經營政策不滯后于國家法治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的變化是阿里巴巴的出發點,超前會犧牲市場,給競爭對手留下機會,落后則會受到懲罰性制裁,影響生存,只有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和進步,才能既獲得社會的諒解,又不喪失市場機會。馬云和阿里巴巴對這一點是有深刻認識和準備的,自成立之初就將“誠信”作為公司核心價值觀之一,在構建生態鏈的信用體系上不遺余力,近年更是在打假和保護知識產權方面表現出高姿態。馬云一直強調使命和理想,其真實目的也正是要傳遞阿里巴巴在“理想和現實”當中妥協的經營政策。事實上,阿里巴巴不需要做多好,只需要做得比社會的預期好。
經歷過多年的糾葛和摩擦,中國企業在和國際接軌,美國公眾、投資人和政府也在理解中國的經營環境,目前阿里巴巴的經營政策,還是能夠被美國人諒解的。只要阿里巴巴的基本經營政策不變,其生態鏈就能夠得到維持,當然,更高的法律成本是必須付出的。
以奇勝,以正合
文 | 王維龍 酒鬼酒供銷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阿里巴巴的成功首先來自阿里的以奇勝,這么多年來,從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到阿里云,阿里系引領著行業的創新,實踐著以奇勝的經營策略。領跑了這么久的阿里巴巴,在繼續保持以奇勝的同時,為了適應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能持續做到領先,開始邁上通過上市實現以正合的再次大發展之路。
阿里巴巴上市無論給電商行業還是阿里巴巴自身都帶來了不小的變化:首先上市后從規范的角度上,中小散戶的不規范經營將得到一定的規范,使得更多的不規范商戶逐步淡出或者規范,然后也會有一些商戶可能會選擇到其他電商尋找機會,對行業來說阿里巴巴會更規范、更強大。但有得必有失,以奇勝的阿里巴巴開始轉向了以正合,越來越強大的背后也可能會有隱憂,畢竟這個世界很多規律性的東西都是這樣的,機會有時常常伴隨著風險,正合的過程也往往不比奇勝的路上更容易。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很多企業的興衰,除了外部競爭帶來的風險外,更大的風險來自企業自身,特別是企業自身的戰略。以正合的過程獲得了更大的融資平臺和籌資渠道后,很多上市公司都采取了大范圍和大跨度的項目投資和運作,在主業突進和全面開花的矛盾中始終找不到平衡點,最后導致主業不集中,發展慢,甚至不健康。而全面開花其實在最初又是主要仰仗主業的品牌背書和輸血,這樣一來本來小而美的企業一上市便成了大而全,市場表現得很繁榮,其實自身體系出現了巨人癥,一旦出現某些不良資產對企業的透支,整個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說上市其實是把雙刃劍,運籌得好,可以實現更進一步大發展;運籌不當,也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
所以說阿里巴巴的上市是對于自身再次大發展的一次契機,能否實現預期的快速而穩定的大發展,能否從此確定在多個領域內的領先地位,這仍然取決于阿里巴巴的戰略決策是否可以一直保持著高水準。如何在保持以奇勝的道路上,用以正合的思想更加規范合理化阿里巴巴。
【機 會】
IPO之后,是否開啟全球化戰略
文 | 喻 祥 上海容納咨詢機構首席顧問
我和我的團隊服務的企業不乏上市公司,其中也不乏共同走過IPO之路的企業。最令人難忘的還不是漫長上市路的艱辛,而是上市之鐘敲響那一刻的興奮,掌聲、淚水、狂歡、笑臉……百般感受在此刻傾情流露。
阿里巴巴似乎也將迎來如此輝煌的一刻,何況是在全球金融中心紐約上市,籌資高達150億—200億美元,這是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行業極具影響力的事件。除了終將到來的興奮,對于阿里巴巴的未來,還意味著很多。
阿里巴巴的IPO,直接意味著資金充盈了,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機會和挑戰:更具投入能力意味著競爭能力的提升;公司內部機制將更為完善和法制化;外部的約束和監督將越來越嚴厲;人才平臺將因機制變化更具吸引力……以上變化應該是每一個上市公司IPO之后都會面臨的。對于阿里巴巴,更加深刻的變化將是其通過紐約上市之后,必將進入全球互聯網行業陣營和視野,這才是阿里巴巴最具價值的機會。阿里巴巴作為一家互聯網商業平臺公司,就目前現狀而言還是一家影響力局限于中國的企業。紐約上市,為阿里巴巴構建全球性商業平臺品牌,提供了一個最為直接的機遇。
阿里巴巴是否會借助紐約上市,啟動全球化戰略尚未足夠清晰,但是至少這是阿里巴巴全球化的契機之一。一旦阿里巴巴啟動全球化戰略,紐約上市對于阿里巴巴的意義將無比深遠。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品牌由本土互聯網品牌向國際化互聯網品牌升級;國際視野的人才團隊與組織模式替代現有本土化組織結構;互聯網商業平臺向具備互聯網核心技術的商業平臺構建者升級……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些揣測,或許距離阿里巴巴上市初衷有很大的距離。但是作為阿里巴巴的一個局外觀察者,我更為關注的是:阿里巴巴最終是否會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互聯網公司,是否會借紐約上市機會啟動全球化戰略。好吧,讓我們祝愿阿里巴巴也能成為像谷歌、亞馬遜一樣的全球化互聯網公司。這更加值得期待,不是嗎?
【借 鑒】
新經濟成功的秘訣
文 | 陳 豪 美國某食品企業中國業務總監
阿里巴巴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涵蓋零售與批發貿易兩大領域。淘寶、天貓與聚劃算,構成其中國零售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和1688.com,分別是國際與國內批發貿易平臺;速賣通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國際零售平臺。2013年淘寶和天貓的活躍買家超過2.31億人,活躍賣家大約為800萬家。2013年僅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的交易總額就達到15420億元,約合248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
主營業務在哪里、客戶在哪里,就應該在哪里上市,這是上市地選擇的基本邏輯。而現在,阿里巴巴卻背道而馳,今后中國消費者每在淘寶或天貓上成交一筆,美國的阿里巴巴投資者都將從中分一份利潤。究其根源,阿里巴巴選擇赴美上市,其實只是它的第二選擇。去年9月,阿里巴巴曾打算在港交所上市,但因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有違港交所上市規則,同時也不符合港交所“同股同權”的原則,所以沒有成功。
這5年間,我曾有幸近距離觀察一家傳統企業獨立B2C電商平臺的籌建和運營,由于經營范圍的相對狹窄造成購買者的增長不快,最終的結果就是業務的增長量遠低于預計,與京東等大型綜合電商公司相比更是相差甚遠。同時每年幾個億的虧損讓財大氣粗的集團公司也大呼承擔不起,在戰略上徘徊糾結于賣掉還是引入更多的風險投資。
實際上,新經濟成功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建立在一個巨大的平臺和市場之上,保證銷售額沖擊幾百億乃至上千億都不算回事兒,阿里巴巴的批發和零售依賴800萬活躍賣家實現了這個龐大的市場和平臺。二是新經濟沖擊舊經濟就是讓終端覺得同質的產品便宜,比如滴滴打車給出租車司機和打車人的直接返現,新經濟用蠻不講理的野蠻打法打亂以前的渠道分配和行業規則,靠的是手里大把可以揮霍的現金費用支持!在砸得舊經濟抱頭鼠竄的同時,將融資能力較差的競爭者也砸得破產為止。于是,融資能力之爭就是發展和生存的硬道理,馬云肯定要繼續融資,選擇上市地點無非是交換條件的相對好壞罷了,阿里巴巴還能依賴資本的力量做出何種驚世駭俗的舉動不妨拭目以待。
馬云通過內部郵件向阿里巴巴員工宣布了上市計劃,并提醒全體員工感恩過去,敬畏未來。馬云說:“上市從來就不是我們的目標,它是我們實現自己使命的一個重要策略和手段,是前行的加油站。但阿里人要清醒地認識到資本市場巨大利益誘惑背后有著無比巨大的無情和壓力。只有很少數的杰出企業能夠在資本市場持久馳騁。”由此看來,新經濟成功與否除了上述兩點,還需要一位具備Vision(對將來大勢做正確預判)的掌舵人,才萬事俱備。
(編輯:王 玉 spellingq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