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

“有哪里不舒服,打個電話,就有醫生專門為你服務,解決關于健康、醫療、保健的一切問題……”面對“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很多居民期望能擁有一位家庭醫生,隨時解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難題。
如今,這樣的期望正成為現實。2012年8月,貴陽市被正式列為全國10個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地區之一,探索改革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新模式。
截至2013年11月,全市共有2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個鄉鎮衛生院開展了試點工作,共組建了36支全科醫生團隊,與32967位居民簽訂了全科醫生團隊服務協議。
三萬市民有了家庭醫生
2013年12月20日,北京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剛到上班時間,幾位老年居民有說有笑地走進中醫診室,3位醫生已經準備就緒,著手為她們進行常規體檢。
這幾位老年人都是北京路社區的居民。她們與北京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團隊簽訂了服務協議,專門有醫生定期與其聯系,詢問健康狀況,并安排免費體檢。
在北京路社區,享受簽約服務、擁有家庭醫生的居民共有1522人。與全科醫生團隊簽約后,這些居民將享受全面、周到的健康服務,包括家庭和個人健康檔案建立、制定健康計劃、健康教育、慢病患者每年4次的隨訪服務和控制情況分析、65歲以上老人每年1次的體格檢查和健康狀況評估、婦女兒童保健、傳染病防治等免費服務。除此之外,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范圍,簽約居民還能享受家庭巡診出診、門診醫療、化驗檢查、康復治療等優惠服務。
從2012年8月起,這場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改革在貴陽市逐步鋪開。根據2013年1月出臺的《貴陽市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要求,貴陽市衛生部門對全市4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6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篩選,最終選定29家基層醫療機構進行改革試點工作,成立了36支全科醫生團隊。
“全科醫生團隊中,不僅包括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共衛生人員,部分團隊還吸納了中醫全科醫生和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專科醫生參與。”貴陽市衛生局副局長洪陽介紹,為保證簽約服務質量,相關部門對全科醫生團隊資質及簽約居民范圍都進行了嚴格管理,一方面從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抽調骨干參與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強化全科醫生團隊內涵建設;另一方面,優先與慢性病患者、65歲以上老年居民、育齡期婦女、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簽約,每個全科醫生團隊簽約服務控制在1500人左右,與居民至少簽訂一年期限的服務協議。
保證質量、控制數量、精細服務、改革方式,這是貴陽市開展全科醫生執業方式改革試點工作的基本理念。為此,全科醫生團隊對本轄區的住戶進行登門查訪,本著自愿的原則,對有簽約意愿的居民登記造冊。簽訂服務協議之后,全科醫生團隊主動與居民聯系,為其安排體檢,建立健康檔案,根據居民健康情況開始履行簽約服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在32967位簽約居民中,已有19174人次接受了簽約后服務,共減免門診診療費、掛號費等達到138591.92元。
試點工作倒逼體系建設
對于社區居民而言,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對于貴陽市衛生部門來說,推進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工作,是提升城市社區衛生中心服務能力、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新模式、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有力抓手。
試點初期,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面臨著“人、物、財”等方面的問題。其中,“人”的問題最為關鍵,一方面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缺乏醫務人員,專科醫生不愿意到基層執業,全科醫生的“5+3”規范培養則剛剛起步,全科人才匱乏成為一大瓶頸;另一方面,居民不信任“社區醫院”,遇到感冒咳嗽這樣的小病也選擇去三甲醫院排隊掛號,既得不到優質的健康服務,也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除此之外,政府舉辦的基層衛生服務中心較少、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較低、防治結合意識較差等問題也阻礙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
針對這些問題,貴陽市通過組建全科醫生團隊、加大轉崗培訓力度、邀請國務院醫改辦專家授課、派送基層全科醫生和管理人員赴上海北京等地學習、醫師執業“雙注冊”等方式解決人才問題;通過建立多部門合作機制、省市共辦、聯合出臺試點方案等方式解決體制問題;通過主動服務、細化考核、加大宣傳、建立全科醫生激勵機制等方式解決認識問題。截至2013年11月,全市創建了4個“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2012年的6個增至12個,取得全科醫生資格人數從2012年的493人增至678人,全科醫生注冊人數從2012年的116人增至199人。
經過一年的探索和突破,試點工作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認可,也得到了數萬市民的贊許。
家住烏當區新添社區的趙煥章老人是改革試點工作的親歷者。今年82歲的他是獨居老人,患糖尿病多年。在試點工作開展之前,他經常往各大醫院跑,每次排隊、掛號都要花很長時間。“現在好了,有什么問題打個電話,李醫生會給我耐心講解,有時候還上門看診。”與全科醫生團隊簽約后,趙煥章老人認定了烏當新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這里,不僅看病檢查更加快捷,還有醫生隨時關心著自己,老人覺得“很溫暖、很放心”。
在觀山湖世紀城社區,為了摸清社區居民的健康情況,全科醫生團隊入戶上門,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挨家挨戶進行調查登記,建立了完整的居民健康檔案。這些細致而繁瑣的調查,不僅為全科醫生服務模式改革提供了基礎資料,也實現了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全面覆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基層衛生服務和社區管理創新“雙贏”。
探路社區衛生服務改革
“全科醫生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正是推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有力抓手。”貴州省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張署華表示,探索建立分級診療協作模式,是貴陽市改革試點工作的一大突破,為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體制改革提供了借鑒。
貴陽市把全科醫生改革試點工作與打造“區域醫療中心”工作相結合,初步形成了“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社區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聯合體,充分發揮各級醫療機構的優勢互補作用。并且,在“責任醫生團隊”工作的基礎上,率先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公共衛生科,加強了公共衛生的服務和管理;在20個中心設立了“國醫堂”,為居民提供中醫保健、康復和治療的綜合性服務。依托全科醫生改革試點工作,“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模式逐步形成,全科醫生在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守門人”作用更加突出。
“讓全科醫生既成為居民健康的‘把關者,又成為醫療保障資源的‘守門人,這是我們的目標。”洪陽表示,在開展試點工作過程中,遇到許多用人機制、管理機制、運行機制、補償機制方面的問題。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就是在突破機制、意識上的桎梏,探索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改革。“例如,為了壯大全科醫生團隊、留住人才,我們正積極與相關部門共商全科醫生兼職兼薪、退休人員返聘以及評定首席全科醫生等方面的政策,一旦成功,這些政策將為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用人、留人提供很好的思路。”
2013年12月,《中共貴州省委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系。抓好貴陽市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國家試點工作”。可以預見,更多的社區居民將會享受到全科醫生團隊的貼心服務。(責任編輯/晏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