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改革,確實稱得上全面、深化,從改革發展的歷史節點來看,這次三中全會,三個關鍵點值得把握。
一是歷史的承續性。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明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現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
這個道路自信,明確在改革的路徑上,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際上,這也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所設計出的這一條改革路線。所以三中全會首先體現的是對改革路徑的歷史繼承、深化和完善。
三中全會所講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堅持黨的領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發揮、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還有發展的根本取向、民眾的利益導向,等等,實際上都著眼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如何繼續深化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
二是現實的回應性。十八屆三中全會非常清晰地體現出現實的回應性,根本的一點就是掃除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中國的改革開放到現在走了35年,新一輪的深化發展、持續發展、健康發展正面臨各種各樣的體制機制障礙。要掃除這些障礙,除了重點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做文章,還要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外交等方面進行謀篇布局,廣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一切的出發點就是回應現實發展的需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這次三中全會體現出了問題意識,從回應現實的需要進行了整體的謀篇布局。
三是未來的開創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預期,較之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更加清晰。如果說前35年的改革更主要是突破思想禁錮,解決最迫切的經濟短缺問題,那么今天的三中全會則非常清晰地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愿景,就是按照十八大的“兩個一百年”目標來謀篇布局,重點體現在明確了2020年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緊緊地回應了十八大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總體而言,就是在歷史的延續當中回應現實和謀劃未來,這是一種邏輯的必然和設計。
具體就貴州而言,需要從兩個層次來理解和掌握改革開放。
第一個層次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為貴州的發展和深化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十八屆三中全會體現出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為發展掃除體制機制障礙,確保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與全國大多數地方相比,貴州的發展基礎薄弱、要素不足、相對封閉。當前,中央格外關心和支持貴州,這確實是我們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久而久之,貴州在“等、靠”中容易形成路徑依賴,導致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因此,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我們要依靠中央的支持加快發展;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住這次三中全會提出的發揮市場對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發揮貴州的優勢,著力解決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第二個層次,在全面改革中,貴州有很多比較優勢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比如說生態文明建設,三中全會讓我們清楚地感覺到,生態文明真正從理念走向了行動。在今天的改革背景下,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發展相對經濟而言更具有跨越優勢,更具有后發優勢。
面對這些契機,貴州怎么辦?
第一,在深化改革中增強貴州發展的內生動力。現在貴州發展的內生動力不夠,對外部依賴性太強,所以,貴州要在深化改革當中不斷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二,在全面改革中實現發展的綜合效益。貴州有比較優勢,那么怎樣利用這些比較優勢來實現一種綜合效益,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第三,在以開放促改革中最大限度地激活發展要素。就是要思考貴州如何才能在開放中促進改革,進而激發全省的發展活力和創造力。(作者系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本文根據作者在當代貴州雜志社“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后發趕”研討會發言整理 責任編輯/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