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松

初冬時節,走進貴陽市白云經濟開發區,道路縱橫交錯,廠房鱗次櫛比,車間井然有序,生產熱火朝天。
一批批大項目支撐著千億園區,一條條產業鏈彰顯著獨有特色。
白云,因鋁而興,也因鋁而困。
鋁資源及鋁產業曾經對白云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過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以耗費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為代價,傳統產業附加值低,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要突破發展瓶頸,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10余年的發展實踐,使白云走上了一條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一方面引進新興產業替代傳統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延長產業鏈,實現產業升級。
跳出能礦產業抓工業
在貴州今飛輪轂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對即將出廠的輪轂做最后的檢查。
從夏利、馬自達到奔馳、寶馬、保時捷,銀色、黑色、紅色、黃色、綠色……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汽車鋁合金輪轂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作為白云區鋁及鋁加工基地的牽頭項目,今飛輪轂直接利用中鋁貴州分公司優良的鋁液為生產原料,從而減少重熔等中間環節。
“我們采用這種新模式進行生產后,每噸可節約標準煤50噸,直接避免產生大量廢氣和廢渣,每噸還可降低成本800元。”今飛輪轂負責人李文彩介紹說,生產成本下降、運輸費用減少,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不到3年時間,今飛輪轂已成為通用汽車集團、長安汽車集團、東風汽車集團、海外鈴木、印度塔塔等企業的合作伙伴。
2012年6月,貴州今飛輪轂股份有限公司在一期試生產正常的基礎上,又新征土地123畝,投資2.6億元,新建一個全工序鋁合金輪轂生產企業。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鋁合金輪轂成品200萬件,年產值6億元以上,年利稅2000萬元,帶動企業新增就業人員1000多人。
訂單不斷、產品供不應求,生產線一直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年產汽車鋁合金輪轂600萬只的三期工程建設近在咫尺。
“大多數設備都是我們和國內一流制造商聯合開發的,其中有兩臺還是貴陽險峰機床廠生產的。”在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鋁板帶項目生產車間,項目負責人自豪地說,企業正在研發的鋁板,最薄的厚度只有一張紙的一半,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2013年3月24日第一臺鑄軋機實現試生產,到2013年12月底,公司已生產鋁板帶材10875噸,產值近2億元。
充分發揮“鋁水直供”的優勢,白云鋁及鋁加工基地已聚集20多家企業,初步形成由鋁水(錠)到鋁板帶、鋁箔、鋁輪轂等鋁制品的完整產業鏈,2013年預計可實現產值220億元。
鋁板帶、鋁輪轂,都是過去看不到的項目,鋁加工產業發展潛力無限。白云區走出了一條延伸產業鏈,不斷發展精深加工的轉型之路。
守住環保底線引企業
100平方米的房間,5臺電腦,5位工作人員。走進燕京啤酒(貴州)有限公司自動化控制主系統操作間,干凈整潔的程度讓人吃驚,同時也讓人疑惑:一個年產20萬噸啤酒的控制系統上就這么幾個人?
“加上樓下的3個工作人員,一共就8個人在管理啤酒釀造的核心生產線。”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覃明說,如果回到10年前,年產20萬噸啤酒的同等規模啤酒廠,管理人員至少需要78人。
在啤酒包裝車間,不銹鋼的流水線光潔锃亮、一塵不染,源源不斷的瓶裝啤酒通過傳輸帶進入了包裝箱。
“良好的環境也是生產力。公司正在修建占地10000平方米的三廢處理中心,準備一期總投資2000萬元,現在已陸續投入1600萬元,設計處理能力每天達4000立方米,采用行業先進的污水處理和臭氣處理工藝,有效保證生產廠區、周邊的水質環境和空氣質量。”覃明說。
燕京啤酒是中國最大的啤酒企業集團之一,年啤酒產量超過540萬千升,2012年銷售收入突破173億元。
2011年8月,燕京啤酒集團與白云區人民政府簽署投資10億元興建40萬噸啤酒生產基地投資協議書,燕京集團第41個啤酒生產基地在貴州誕生。
2013年5月,燕京啤酒貴州生產基地一期20萬噸生產線投產儀式在白云區貴州省環保生態產業園舉行,標志著該企業正式建成投產。
“燕京啤酒貴州生產基地此次投產的生產線,在國內屬于最高水平。”公司總經理鄒正清介紹,無論是工藝設計還是硬件設備,貴州生產基地在同行業和燕京集團同類型基地建設中,都達到了最高水平。
目前,項目第一期綜合車間污水厭氧池、飼料加工設備、釀造發酵罐、包裝一線等設備已經投入使用。
未來3年內,燕京啤酒貴州生產基地將在貴州達到20萬噸銷售規模,年實現銷售收入9.5億元,并盡早進行40萬噸二期工程擴建。
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在發展的過程中,白云區選擇與藍天相伴。
10年前,杭州娃哈哈落戶白云,娃哈哈貴陽分公司成為貴陽市乃至貴州省食品飲料行業龍頭企業。
10年后,娃哈哈貴陽分公司得到了長足發展, 隨著四期新建項目的建成投產,娃哈哈貴陽分公司已經擁有9條生產線。
主要生產設備均從德國、意大利、瑞典等國進口,生產線采用先進的UHT(超高溫瞬間滅菌)技術,在高效殺菌的同時,保持了茶、果蔬汁、含乳飲料風味及品質的穩定性。
憑借不斷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過硬的技術水平,自2005年以來,娃哈哈貴陽分公司先后獲得貴州省外來投資優秀企業、貴州省100強企業、貴陽市優秀技術改造企業、貴陽市節能降耗考核先進企業等近30項榮譽稱號。
“只有繃緊環保這根弦,決不拿底線做交易,決不以犧牲群眾利益為代價,才能實現招商引資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為打造貴州經濟升級版提供強大而持久的動力。”省環保廳廳長熊德威說。
匯聚發展要素活產業
沖擊實驗室、鹽霧實驗室、淋雨實驗室、溫度沖擊實驗室……走進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目睹了這個老國企釋放出的新活力。
貴陽永青儀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內遷支援三線建設的國有企業——貴陽永青示波器廠。
近20年的發展歷程,老國企有過輝煌,也有過失落,有過高峰,也有過低谷。
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有限的生產空間一度成為制約永青儀電做大做強的瓶頸。
“異地搬遷,擴大產能,依靠科技,自主創新”成為企業的重大決策。
2011年2月,永青儀電搬遷至白云區景宏工業園項目正式啟動,企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永青儀電在工程機械、機電控制技術領域達到國內領先,并于2012年完成產值2.4億元,創利稅5200萬元。
2013年,乘著中關村與貴陽攜手共建中關村貴陽科技園之東風,永青儀電與美國派克漢尼汾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永青儀電將利用戰略合作伙伴的資本、市場、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面向世界進行產品配套和市場推廣,并在5年內形成15億元以上的產值規模。
“貴陽如果能用好中關村貴陽科技園這個平臺,將吸引更多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對本省優質企業的發展將起到極大的帶動作用。”貴州電網公司董事長唐斯慶認為,貴州要實現跨越發展,離不開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支持。貴陽以對外開放推進創新驅動的做法,為全省加快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打造一流的投資環境,開發一流的技術成果,聚集一流的技術人才,造就一流的工作成績。在2013年全省工業園區綜合考核評價中,白云經濟開發區獲得經濟總量、綜合效益、創新能力第一名,主要經濟指標增量第二名的好成績。
“要實現創新驅動,必須打破傳統產業固有的發展路徑。”中國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行長吳民豪結合自身工作領域,剖析了高新產業在集聚發展要素上的不同之處:相對傳統實業而言,高新產業利潤高但風險也大。因此,傳統融資渠道并不適用于高新企業。這就要求高新產業創新融資渠道,依靠私募股權融資、風險投資等新渠道籌措發展資金。
吳民豪說,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上,貴陽走在了前列。未來,貴陽如果能在與中關村的合作中實現要素集聚方面的更新、更大突破,那么當好“火車頭”、“發動機”的使命,就能完成得更漂亮。(責任編輯/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