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 左禹華

2013年10月,銅仁市第二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暨2013貴州梵凈山文化旅游節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舉辦。
從環梵凈山國際公路自行車邀請賽到“中華民族一家親·走進印江”國家民委文化下基層活動,從2013年貴州梵凈山文化旅游節“走進福壽印江·陶醉墨韻茶香”系列活動到《嚴寅亮與頤和園》花燈劇演出……每一個活動、每一個節目都將“醉墨韻茶·福壽印江”的主題演繹得淋漓盡致,成為展示、宣傳印江的重要平臺。
備戰旅發:
倒排工期刷新印江速度
從2012年10月30日接過承辦銅仁市第二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暨2013貴州梵凈山文化旅游節的會旗,到2013年10月18日開幕。不到一年的時間,印江在籌辦“一會一節”中再一次創造了“印江速度”。
雨天當作晴天干、黑夜當作白天干。在項目建設中,印江推行倒逼機制,把工程量安排到天,細化到班組和具體工程機械,實行24小時全輪班作業。
木黃鎮黨政班子成員白天跑工地,夜晚還要深入群眾家中做征地的思想工作,然后再回到指揮部,安排部署第二天的施工。
各籌備工作組殫精竭慮謀劃,夜以繼日工作,默默無聞奉獻,創造了節會籌辦的“印江速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實施了17個大項、35個小項。木黃鎮新建了游客服務中心、風雨橋、會師廣場、停車場、旅游公廁及配套設施,完成了防洪堤及濱江路一、二期工程,實施了集鎮道路路面整治、人行道鋪裝及沿街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實施了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紀念碑紀念館修繕工程;新業鄉完成了文昌閣維修、桂花道建設及集鎮小廣場建設工程。
當銅仁市第二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暨2013貴州梵凈山文化旅游節開幕時,人們驚喜地發現,印江變了:12條筆直的城區主干道縱橫交錯;3座人行天橋增加了現代化城市氣息;景觀河打造為城市注入了靈氣;蘇家坡至護國寺、杜鵑廣場至亞盤林的旅游公路更加平整;梵凈山杜鵑花海景區更加漂亮,山門、公廁、停車場、舞臺、接待站、觀景平臺及觀光步道一應俱全;完成團龍景區長壽谷、貢茶觀光園、觀光棧道、景觀亭、停車場等項目;紫薇園景點新建的景觀大門及圍墻與千年紫薇樹遙相呼應;梵凈山環線公路沿線土家民居變得精致美觀……
聚焦旅發:
彰顯墨韻茶香福壽印江
多彩的舞蹈跳起來,嘹亮的歌聲唱起來,歡快的節拍打起來……2013年10月18日晚,邛江之濱燈光璀璨、文昌閣旁萬民歡騰,中央民族歌舞團演員和本地演員為7000多名觀眾獻上了一臺以“墨韻茶香·福壽印江”為主題的文藝大餐。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掌聲雷動。演員們以良好的精神狀態、精湛的技藝,博得了在場觀眾的贊譽。“這場晚會讓我們大飽眼福,《這片心馳神往的地方》、《我的家鄉梵凈山》這些本地歌曲被中央民族歌舞團演唱,作為印江人我覺得自豪。”觀眾田茜說。
活動期間,圍繞“墨韻茶香·福壽印江”主題,還舉辦了萬人品茗、紅色文化、長壽文化、千名書家寫《茶經》、農特產品展銷等“走進福壽印江·品味墨韻茶香”系列活動和《嚴寅亮與頤和園》大型花燈劇演出活動,讓貴賓和游客們看土家花燈、聽土家山歌、飲梵凈佛茶、吃土家小吃,做一回長壽印江人。
此外,農特產品展銷成為這次節會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來自銅仁市10個區縣的50多家參展商紛紛登場,搶抓時機大力推銷自家的特色商品。多彩的民族文化產品、深厚的茶酒文化和精湛的根雕藝術,吸引嘉賓和客商爭相前往品嘗、觀看。
“好酒!好酒!紅色木黃窖酒確實不錯,水質好、生態好、工藝好,酒味香濃中帶著甘甜,別有一番滋味。”一下品了兩杯紅色木黃窖酒的思南游客張先生連連豎起大拇指,并當即購買了2瓶。
在展銷會上,尤為搶眼的要算那些用普通的樹根和松樹瘤,通過精心設計和耐心雕琢而成的木雕旅游商品。在楊柳根藝展銷廳里,游客或觀其形色、觸摸質感,或與商家了解原材料、工藝流程、市場價格。
據了解,旅發大會期間的特色農產品展銷涉及茶葉、食用菌、核桃、紅薯粉、精品水果、無公害蔬菜、大米、醬油、白酒、畜產品等10大類256個品種,當天銷售額達50萬元左右。
活動期間,《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新浪網、《香港商報》等上百家媒體對“一會一節”系列活動進行集中采訪,成為宣傳印江、推介印江的重要平臺。
借力旅發:
一業振興加速經濟發展
得益于“一會一節”期間印江旅游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梵凈山西線旅游正逐漸崛起。
一年來,通過“一會一節”,印江縣完成了蘇家坡至護國寺和杜鵑廣場至亞盤林旅游公路改造建設工程。新打造了梵凈山杜鵑花海景區,完成了興隆橋維修改造,實施了杜鵑山莊防洪堤及河堤、沿河步道建設工程。成功引進餐飲企業入駐杜鵑山莊,新增床位108個,提升了景區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對團龍景區進行提級改造,完成了長壽谷、貢茶觀光園、觀光棧道、景觀亭、停車場等項目。實施了紫薇園景點改造工程,新建了園區景觀大門及圍墻,完成了園區綠化、亮化。團龍景區成功申創為國家3A級景區,開展了木黃、梵凈山杜鵑花海及甘川3A級景區申報工作。同時,在梵凈山環線公路沿線實施民居改造工程,完成了 1500畝“四季桃園”和200畝野生獼猴桃園建設。
“通過承辦一會一節,挖掘了文化資源,夯實了旅游基礎,提升了城市品位,展現了印江形象,見證了執行能力,凝聚了發展能量。”印江自治縣縣委書記陳代軍說,印江將乘著旅發大會的東風,扶搖直上,完善旅游設施,發掘旅游文化,研發旅游產品,壯大旅游經濟,打造全國休閑避暑養老基地。
盛會剛結束不久,廣大市民對城市的認識與定位發生了改變,外地客商也紛沓而至,體驗印江的綠水青山,民族文化,土家建筑,城鎮布局……
“現在,路寬了、景美了,更具有現代化城市氣息了。”市民吳家全說,家鄉的面貌煥然一新,能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呼吸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到2016年,木黃將建成集旅游、休閑、養生、避暑功能為一體的宜游、宜居、宜業特色精品旅游小城鎮。”作為“一會一節”的主會場,木黃鎮黨委書記楊天貴指著華燈初上的會師廣場欣慰地說。(作者單位:印江自治縣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