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政 陳陽波
從嚴治吏是治國理政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黨要管黨,首先要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把從嚴治黨要求重點落實到從嚴治吏上。嚴是最好的保護,也是最大的愛護。
十八大以來,從落實“八項規定”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治理“四風”,幾乎涵蓋了從“舌尖”到“車輪”,從座椅到卡券等多個方面,多項規定和禁令的密集出臺,形成了反腐倡廉的“高壓態勢”。
官風好轉,整個社會風氣也為之一新。但是,贊許期待的同時,公眾也有不少疑慮和擔憂,甚至一些平時隱性收入高的公務員也抱怨聲四起,發出“為官不易”“官不好當”的感嘆。從嚴治吏兩年多來,干部群眾究竟是怎樣想怎樣看的,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在隨機采訪600位干部群眾(其中黨政干部238人)的基礎上,梳理歸納出了高壓反腐態勢下黨政干部和社會公眾最關心、最疑惑的十個問題,并圍繞“從嚴治吏十個疑惑”設計了專題問卷,針對網友和黨政干部群體進行了調查,一系列調查結果發人深思。
調查樣本:公眾樣本11275人(以網絡調查為主)黨政干部樣本3450人(以書面調查為主)。
公眾樣本以網友為主,在人民論壇網、人民網、網易、鳳凰網四家網站推出網絡問卷;黨政干部樣本依托人民論壇理論調研基地與戰略合作單位,面向東中西部12個省市的黨政干部隨機發放書面問卷3500份,回收有效問卷3450份。
數據處理:數據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
從嚴治吏能否徹底扭轉不良官風?持積極肯定態度的受訪官員占比74.84%,受訪公眾占比為50.94%。
出重拳、用重典,是不是過嚴了?88.56%的公眾和72.02%的干部認為中央“出重拳”治吏恰如其分。
變花招應對的官員有多少?47.95%受訪公眾選擇“大多數”,而持此觀點的受訪黨政干部占比僅為16.69%。
抱怨的官員有多少?51.52%的受訪公眾認為“大部分”的官員會抱怨;占比47.45%的黨政干部選擇“半數左右”。
會不會因此形成一輪官員下海潮?高達82.81%的公眾認為“較小可能會”和“不會”,50.65%的受訪干部認為“可能性較小”。
會不會因此給官員尤其是基層官員漲工資?76.46%的受訪干部認為“沒有可能”和“可能性較小”;50.89%的受訪公眾認為“可能性較大”和“完全可能”。
會不會減弱官員干事動力?54.99%的公眾選擇了“不會”和“較小可能”;認為“完全會”和“較大可能會”的干部有37.4%。
能否為深化改革掃除障礙?53.23%的公眾選擇“較大可能”,官員認同度更高,達84%。
對黨的治理能力信心提高了多少?選擇“很多”、“較多”的黨政干部占比達35.42%,八成多的公眾對黨的治理能力信心提升。
制度建設能不能跟得上?超過五成的公眾對從嚴治官的制度化信心不足,只有53.21%的受訪干部選擇“完全能”和“較高程度能”。
心態一:壓力大了。51.35%的黨政干部認為與以前相比壓力“大了很多,不敢去高檔場所吃喝娛樂了”。
心態二:信心足了。對黨的治理能力信心提高,選擇“有所提升”的黨政干部有45.33%,選擇“較多”和“很多”的分別為27.15%和8.27%。
心態三:牢騷多了。參與調查的黨政干部中,有11.21%認為“大部分”的官員會抱怨,47.45%的選擇“半數左右”,兩項相加比例達58.66%。
心態四:更糾結了。在回答“會不會因此形成一輪官員下海潮”的提問中,認為“可能性較大”和“完全會”的干部有32.31%;“會不會減弱干部干事的動力”,認為“完全會”和“較大可能會”的干部有37.4%。
心態五:境界提升了。當被問及“是否贊同‘只要工作出色,適當腐敗是可以接受的”時,75.32%的受訪干部認為“私拿一針一線都是腐敗,決不容忍”。
心態六:期待“剛性制度環境”。在比較了“領導核心”、“制度環境”、“政治氛圍”等幾項因素后,70.16%的受訪干部認為“剛性的制度環境”最為關鍵。
(摘自《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