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成金
劉秀“柔道”興漢,少殺多仁,不論是軍事、政治還是外交等方面都治理得很好。曹操以奸詐成功,劉秀以“柔道”而有天下。
以柔克剛是中國人處世治國的夢想,但由于現實的原因,往往以剛克柔者多,以柔克剛者少,剛者多勝,柔者多敗。然而,“柔道”的妙處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就是一位以柔開國、以柔治國的明君。他以“柔”為主,在政治、軍事諸方面也都體現出了這種精神,應該說他把中國的“柔道”發揮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劉秀認為,“柔能制剛,弱能制強”,他多以寬柔的“德政”去收攬軍心,很少以刑殺立威,這一點,在收編銅馬起義軍將士時表現得最為突出。當時,銅馬起義軍投降了劉秀,劉秀就“封其渠帥為列侯”,但劉秀的漢軍將士對起義軍很不放心,認為他們不易歸心。銅馬義軍的將士也很不安,恐怕不能得到漢軍的信任而被殺害。在這種情況下,劉秀竟令漢軍各自歸營,自己一個人騎馬來到銅馬軍營,幫他們一起操練軍士。銅馬將士議論說:“肖王(劉秀)如此推心置腹地相信我們,我們怎能不為他效命呢?”劉秀直到把軍士操練好,才把他們分到各營。銅馬義軍受到劉秀的如此信任,都親切地稱他為“銅馬帝”。
在消滅王郎以后,軍士從王郎處收得了許多議論劉秀的書信,如果究查起來,會引起一大批人逃跑或者造反。劉秀根本連看都不看,命令當眾燒掉,真正起到了“令反側子自安”的效果,使那些惴惴不安的人下定決心跟劉秀到底。
公元25年,劉秀勢力十分強大,又有人自關中捧赤伏符來見,說劉秀稱帝是“上天之命”,劉秀便在諸將的一再請求下稱帝,年號建武。稱帝之后,便是和原來的農民起義軍爭奪天下,此時,他仍貫徹以柔道治天下的思想,這對他迅速取得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劉秀輕取洛陽就是運用這一思想的成功范例。當時,洛陽城池堅固,李軼、朱鮪擁兵三十萬,劉秀先用離間計,讓朱鮪刺殺了李軼,后又派人勸說朱鮪投降。但朱鮪因參與過謀殺劉秀的哥哥的事,害怕劉秀復仇,猶豫不決。劉秀知道后,立即派人告訴他說: “舉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鮪若能投降,不僅決不加誅,還會保其現在的爵位,并對河盟誓,決不食言。朱鮪投降后,劉秀果然親為解縛,以禮相待。
赤眉軍的樊崇、劉盆子投降,劉秀對他們說: “你們過去大行無道,所過之處,老人弱者都被屠殺,國家被破壞,水井爐灶被填平。然而你們還做了三件好事:攻破城市、遍行全國,但沒有拋棄故土的妻子;第二件是以劉氏宗室為君主;第三件事尤為值得稱道,其他賊寇雖然也立了君主,但在危機時刻都是拿著君主的頭顱來投降,唯獨你們保全了劉盆子的性命并交給了我。”于是,劉秀下令他們與妻兒一起住在洛陽,每人賜給一區宅屋、二頃田地。就這樣,劉秀總是善于找出別人的優點,加以褒揚。
劉秀極善于調解將領之間的不和情緒,絕不讓他們相互斗爭,更不偏袒。賈復與寇徇有仇,大有不共戴天之勢,劉秀則把他們叫到一起,居間調和,善言相勸,使他們結友而去。對待功臣,他決不遺忘,而是待遇如初。征虜將軍祭遵去世,劉秀悼念尤勤,甚至其靈車到達河南,他還“望哭哀慟”。
東漢建立以后,劉秀仍然實行懷柔政策,避免了開國之君殺戮功臣的悲劇,使得東漢的政治安定,經濟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
劉秀“柔道”興漢,少殺多仁,不論是軍事、政治還是外交等方面都治理得很好。曹操以奸詐成功,劉秀以“柔道”而有天下,看來,儒、道理論并非迂腐之學,只要運用得當,完全可以比別的方法更有效。
(摘自《人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