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真法師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認同、感情聯系、互助互動,很微妙。要保護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這種微妙性,有兩點要特別注意:第一是要懂得保護別人的面子與尊重別人的缺陷;第二是不要輕易考驗人性。
在我的前兩篇短文中,都說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掙錢,盈利的源頭,就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離開這個關系,你何處去掙錢,去盈利?人的尊嚴,人的道德自主性,人的人格狀態,人的一切價值觀,都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才能體現出來,也就是說,人的責任感、使命感,人的權威與自由,離開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并不存在的。只要你是一個社會的人,一個并非離群穴居的人,你永遠都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中。
什么是“公司”?公司—Company,就是指“一群伙伴”,即彼此之間是伙伴關系(a group of company),豈但老板和員工、部門與部門、同事之間是伙伴,上下級之間也是伙伴。朋友是伙伴,合作者是伙伴,夫妻不也是伙伴嗎?可見,伙伴,正是一種特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是親密的互助關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認同、感情聯系、互助互動,是很微妙的。我們哪個企業沒有制度?有些問題,制度可以解決。有些問題,有制度也解決不了。解決不了的,就在于有這種微妙性存在??梢?,我們不但要研究這種微妙性,而且要保護這種微妙性,妙用這種微妙性。一旦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這種微妙性喪失了,事情反而還不好辦,也辦不好。中國民諺中有“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之說,“三個和尚沒水吃”就是這種關系的微妙性被破壞了。
為了保護這種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微妙性,古人留下了許多名言和告誡,比如,“會做兒子的,兩頭瞞,不會做兒子的,兩頭傳”,“外人要捧,家人要哄”,說的都是對人與人之間關系微妙性的保護。中國古代宗族觀念很盛,一個大家庭,祖孫三代四代同堂,全住在一個家宅里。這里,最微妙的是婆媳之間的關系。兒子夾在媽媽和老婆之間,這就微妙了。會做兒子的,要兩頭瞞;不會做兒子的,兩頭傳。不該說的說了,傳給雙方了,婆媳關系就更緊張,更水火難容了,這就是破壞了那種微妙性。對外人的“捧”,不是吹捧的捧,而是贊嘆、贊揚、賞識,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尊敬別人,佛家就叫“感恩”,感眾生之恩,恒順眾生,隨喜功德。對家人的“哄”,不是“騙”,不是虛情假意,而是關懷、體貼、循循善誘,耐心啟發,佛家就叫“和合”、“慈悲”、“悲憫眾生”。這都是對人與人之間關系微妙性的一種保護。
懂得保護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微妙性,有兩點要特別注意。這兩點,連外國人也都明白了。所以,我引用兩則外國的故事來說明它。
第一,要懂得保護別人的面子與尊重別人的缺陷。
邁克工作時從屋頂上掉下來,被利器割掉了雙耳,公司賠償了他一大筆錢。一段時間過后,邁克決定用這筆錢投資一家小型電信公司,但他對電信業務經營一無所知,于是開始招兵買馬。
邁克對3個前來求職的人進行面試。第一位紳士表現出色,他精通電信運營。面試快要結束時,邁克問了他最后一個問題:“你覺得我身上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嗎?”紳士頓了頓說:“呃—當然,我發現你沒有耳朵?!边~克勃然大怒,大聲呵斥道:“出去!你不會被錄用!”第二位是位女士,她的表現勝過那位紳士。面試結束時,邁克也問了她同樣的問題。該女士立刻回答說:“你沒有耳朵?!边~克心中不快,同樣沒有錄用她。
第三位是個大學剛畢業的小伙子,俊朗、聰慧。在經營方面,前兩個人的天資加在一起也不如他。邁克十分想雇用他,但是他仍然沒忘記問最后一個問題:“你覺得我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嗎?”令他難以置信的是,年輕人回答道:“當然,我發現您戴了一副隱形眼鏡。”邁克大喜,他當即與這名年輕人簽了5年合同。
簽完字,邁克興奮地說:“年輕人,你不但聰明,而且觀察細致。不過,你怎么有這么好的觀察力,能夠發現我戴著隱形眼鏡?”年輕人說:“我猜想您不需要戴框架眼鏡?!边@是不是避開了人的缺陷,保護了人的面子,也保護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微妙性?
第二,不要輕易考驗人性。
芬森是丹麥著名醫學家,也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臨床醫生。到了晚年,芬森準備尋找接班人。在助理喬治的配合之下,他從很多慕名而來的醫學界才俊中選了一個名叫哈里的年輕醫生。但是,醫學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點擔心這位年輕人不能堅持。
喬治建言道:“先生,據我所知,哈里家境貧寒,您不妨請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請哈里,看他會不會動心?如果他被金錢所誘惑,自然不配做您的弟子。”
芬森回答說:“謝謝你的提議,但是我不能采納。我一直都很贊同一個觀點: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去俯瞰別人,也永遠別去考驗人性。他出身于貧民窟,怎么會不對金錢有所渴望?如果我們一定要設置難題考驗他,說,給你一個高薪的輕松的工作你干不干?而且答案必須是否定的。那么,對他來說,內心肯定是糾結的。因為,他要在現實生活與夢想面前做出兩難的選擇。而他跟著我研究醫學,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渴求他必須是一個圣人????”
最終,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成為丹麥十分有影響的醫學家。
后來,哈里聽到了芬森當年拒絕考驗自己人性的事,老淚縱橫:“假如當年恩師用巨大利益作誘餌,來評估我的人格,那么我肯定就掉進了這個陷阱。因為,當時我的母親患病在床需要醫治,而我的弟妹們也等著我供他們上學,如果那樣,我就沒有現在的成就了????”
注意:這個“微妙性”,是無處不在的,哪個單位沒有制度?有制度也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