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雯


京劇《烏龍院》又名《坐樓殺惜》,取材于膾炙人口的名著《水滸傳》,是一出生旦并重的戲。該劇劇情連貫緊湊,唱念做打絲絲入扣,久演不衰,堪稱京劇表演藝術的范本。多年來,宋江同衙文書張文遠一角都是由文丑扮演,而北京京劇院打造的小劇場京劇《惜·姣》卻大膽革新,用小生來詮釋張文遠這個人物。在第三屆“魅力春天”擂臺賽上,《惜·姣》以時尚前衛的姿態出現在觀眾面前,成為眾多劇目中備受矚目的一顆新星,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更新了大家對京劇的認識。
《惜·姣》是一出小劇場劇目,曾在國家大劇院和人藝小劇場上演,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今,在長安大戲院這樣的大舞臺上來演繹,是否會有一些不適應?扮演張文遠的小生演員張琎這樣認為:“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借這個機會讓更多人看看我們這出戲,聽聽行業內的一些意見。”
對張琎來說,最大的難點在于“無法借鑒”,“老藝術家已經把《烏龍院》演成了經典之作,但我們的導演非常有魄力,勇于突破,以現代人的視角更豐滿地詮釋主人公。導演給我們闡述這出戲的時候說,閻惜姣為什么那么喜歡張文遠而拋棄了宋江?按常識來理解,張文遠至少應當是個帥哥。于是,她大膽地把張文遠改用小生來演。我適當地采用了一些丑角的手法,著力把小生的程式表演展現出來,去說服觀眾,讓大家覺得小生來演這個角色也是完全可以的。”
負面人物的演繹看似簡單,其實也有著不同的層次和內涵,若不細心雕琢很容易使人物千人一面、干癟蒼白。張琎心中的張文遠不但輕浮、猥瑣、薄情寡義,而且膽小怕事、自私懦弱。他跟閻惜姣暗通款曲的同時,還與寺院的小尼姑、青樓女子不清不白。當閻惜姣的魂魄穿越陰陽找到張文遠訴說舊情時,張文遠從恐懼到嘲弄,一系列的心理變化要拿捏得恰到好處。張琎把張文遠的內心變化刻畫得細膩到位,他真實可信的表演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贊譽。
《惜·姣》由中國戲曲學院的謝振強老師作曲,他在老戲原有的基礎上拓展了內涵,加入了旦角四平調等,使曲調更有新意。“劇中運用了‘吹腔,以昆曲里的笛子為伴奏。”張琎介紹,“這些京昆結合的音樂伴奏手法可能更適合于此戲的藝術基調。”
這是張琎第一次擔任新編戲的主演,最初心里“一點兒底兒都沒有”。“我們是‘草根組,比較年輕,有一股沖勁。全體主創人員以非常低的心態,大家擰成一股繩去創作、排演。我們還從外面請了跟我們年紀相仿的舞蹈老師,將舞蹈元素融入京劇的表演之中。大家齊心協力,一個人提出不錯的建議,大家就去試一試,如果可行,就定下來。就這樣,我們一點一點把這出戲呈現了出來。
“京劇在年輕人心目中太老了,不接地氣,喜歡京劇的年輕人特別少。讓我們欣慰的是,《惜·姣》公演之后吸引了一部分年輕觀眾。他們發現,原來京劇還可以這么演,真是挺有意思的。”很多年輕觀眾正是因為《惜·姣》而第一次走進了劇場。那段時間,主創人員在劇目宣傳上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大家自己聯系印刷海報,開著車跑遍京城的各個高校張貼、宣講。盡管有人不理解,覺得他們有點兒“跌份兒”,但張琎的想法透著一股執著,“通過我們的付出能讓《惜·姣》達到一個理想的結果,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