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珍,余 靜,謝 紅
(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浙江衢州 324000)
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血、低氧、營養不良而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1]。壓瘡的發生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者危及生命[2,3],因此必須積極預防和護理壓瘡。脊柱手術患者一旦發生壓瘡,不僅加重患者病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治療費用,也增加護士工作量,甚至會引起醫療糾紛。本院自行設計手術壓瘡預防監控單(以下簡稱監控單),并應用于50例脊柱手術患者,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行脊柱骨折內固定手術患者10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按進入手術室時間先后,排成序列1~100,單數列為觀察組,雙數列為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18~84歲,平均年齡47.9歲;手術時間86~350 min,平均135.8 min。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51.3歲;手術時間74~370 min,平均147.2 min。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術中壓瘡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按手術室常規護理。手術護士按以往工作經驗進行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后,選擇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1.2.2 觀察組 用監控單進行評估和護理干預。
1.2.2.1 監控單的設計 監控單包括5部分,手術患者基本信息、術前評估項目、術中護理干預措施、術后評估項目、巡回護士及壓瘡監控護士簽名,監控單內容見表1。
表1手術壓瘡預防監控單


帶入壓瘡/高危壓瘡患者:(符合選項請在□打“√”)
1 帶入壓瘡 □ 3 平臥位且手術時間>4 h □
2 高位截癱或長期臥床活動受限 □ 4 特殊體位且手術時間>2 h □

評估高危壓瘡患者,加強術中壓瘡風險宣教□告知壓瘡風險告知書□巡回護士口頭宣教 術前皮膚評估 壓瘡 □無 □有 (描述壓瘡部位、大小及分期)□發現新的壓瘡或可疑壓瘡皮膚異常請及時與病房護士交班術中護理措施保持床單位平整,減輕摩擦力□ 俯臥位手向前,側俯臥位、側臥位不鋪約束中單□ 避免床單位厚褶邊□ 體位安置前先去除衣物 各體位受壓點及骨突部位保護受壓點水膠體敷料、泡沫敷料預防保護□ 俯臥位 >2 h 受壓側額部及顴弓;膝部□ 側臥位 >2 h 受壓側額部及顴弓□ 平臥位 >4 h 尾骶部□顱腦手術平臥位頭側一邊,耳廓棉球保護特殊體位特殊位置避免受壓□俯臥位 眼部勿受壓 □前沖俯臥位 眼部、唇部勿受壓耳廓平展 下巴后勿頂床沿男性生殖器平展保護 男性生殖器平展保護□側(俯)臥位 眼部勿受壓 □截石位 腘窩部及小腿部保護耳廓平展 避免腓總神經壓傷腋下勿直頂擱臂架肩部牽拉部位皮膚適當保護,約束松緊適宜 合理安置體位,避免神經肌肉拉傷□體位墊規范安置□維持肢體正常功能位□約束及牽拉帶松緊適宜體位安置后整理,勿被雜物壓迫□整理床單及衣物,保持平整□整理導聯線及管道,避免電極片、注射器、針頭等硬物壓迫避免皮膚潮濕及消毒液浸漬灼傷□手術消毒范圍特殊位置予保護膜及棉球等保護措施 □導尿患者 男性患者積極關注導尿后陰莖包皮有無外翻情況導尿管通暢勿夾閉,連接妥□關注沖洗水外流浸漬皮膚及大小便失禁護理術中觀察,變換受力點,減少壓迫□每小時間歇減壓受壓部位,俯臥位及側臥位尤其注意頭圈位置間歇變換□避免器械托盤架壓傷,尤其注意術中調整體位時□提醒術者手術器械造成的壓迫傷術后皮膚評估□發現新的壓瘡或可疑壓瘡皮膚異常先請壓瘡監控護士評估,與復蘇室或病房交接□新發生的壓瘡(描述壓瘡部位、大小及分期)
1.2.2.2 監控單的應用 術前1 d,手術室訪視護士對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并填寫監控單手術患者基本信息;術前巡回護士評估手術患者全身皮膚狀況,填寫帶入壓瘡/高危壓瘡患者、評估高危壓瘡患者并加強術中壓瘡風險宣教、術前皮膚評估各項,逐項打“√”記錄;術中巡回護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并參照監控單分別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在完成的護理措施上打“√”;手術結束,巡回護士及時評估受壓部位皮膚及全身皮膚狀況,按監控單內容打“√”記錄并簽名,將監控單交壓瘡監控護士;壓瘡監控護士檢查、核對各記錄完整、護理干預措施無誤,簽名后妥善保管。
1.2.2.3 術后監控 術后第1~3天訪視護士對術中壓瘡患者進行訪視;監控單由手術室統一保管,壓瘡監控護士每月整理分析監控單,并將分析的結果在手術室壓瘡質量控制會議上進行反饋,最后上報護理部。
1.3 觀察指標 術后根據皮膚壓紅判定標準[4]、壓瘡判定標準[1],觀察患者皮膚壓紅、壓瘡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
兩組患者發生術中壓瘡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生術中壓瘡情況(例,%)
術中壓瘡防治是降低圍手術期并發癥、評價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術中護理難點。傳統脊柱手術患者壓瘡評估方式以目視為主,缺乏統一的操作規范,影響評估質量。監控單評估內容全面,評估指標準確、客觀,評估方式規范化、流程化,通過術前訪視、評估及術中干預、術后監控等環節不斷評估壓瘡危險因素,及時發現高危壓瘡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和健康指導,統一操作規范,使護理工作更嚴謹、細致,保證了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護理風險發生,減少護患糾紛[5,6]。巡回護士根據術前評估的各危險因素實施護理干預防止壓瘡發生,及時、準確記錄所采取的護理措施,更能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和人性化護理理念。同時,監控單的應用,使手術室護理文書記錄進一步完善,強化了護士的法律意識,提高了護士的工作責任心。本文資料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發生壓瘡例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考文獻:
[1] 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78,283.
[2] 楊文娟.監控管理對防治壓瘡效果的探討[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8):996-997.
[3] 蔣琪霞,管曉萍,蘇純音,等.綜合性醫院壓瘡現患率多中心聯合調研[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26-30.
[4] 王志成,周加玲,唐佳.交替性減壓體位墊對脊柱手術患者受壓皮膚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2):33-34.
[5] 周亞昭.加強早交班在手術室管理中的作用及體會[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8):71.
[6] 杜娟.《手術難免壓瘡評估/申報表》在預防手術病人壓瘡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8):261.